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经系统化护理干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80例幻觉-妄想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期间分别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系统化护理干预分为对论文网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所获得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及治疗效果作为两组的观察指标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百分号)高于对照组(87。5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在指导幻觉-妄想状态患者服用精神药物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以降低PANSS阳性评分,提升治疗有效率,为减少幻觉-妄想的危害性,临床可广泛采纳并积极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8-0113-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8。064
幻觉-妄想状态亦称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另有幻听。幻嗅表现,并在幻觉基础上出现被害妄想等不同类型的妄想症状[1]。幻觉与妄想可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幻觉与妄想而造成的危害也不言而喻。据报道显示国内外因幻觉和妄想最终走上人生末路的患者不在少数,因此而伤及他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但该类患者通过反复治疗迟迟未见转归迹象,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笔者认为这主要与护理质量有关,在治疗期间选择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结局影响甚大。为此,笔者以80例幻觉-妄想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经系统化护理干预后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80例幻觉-妄想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期间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接受笔者所在医院相关检查确诊,显示如下临床症状:幻想幻觉。意识障碍。伤人。损物。潜在自杀心理。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37。6±5。8)岁;病程为1个月~12年,平均(7。5±1。5)年。观察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19~68岁,平均(39。2±6。3)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8。9±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病情询问。住院介绍。危险物品排查。体征观察。卫生处理。病情评估。用药指导。饮食护理。
1。2。2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完善对照组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另提出如下几点护理措施。(1)以完善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组建由护士长带头的护理风险管理骨干队伍,同时定期安排队伍成员接受相关知识培训以优化护理操作,提升风险责任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2];(2)以人性化理念行健康宣教: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所需物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帮其预备便于患者使用,面带微笑给患者以春天般的温暖,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闲暇时耐心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用药方法。用药重要性,劝戒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辅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3)以心理疏导搭建和谐友好护患关系:鉴于幻觉与妄想症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甚大,为避免患者产生自杀心理,以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防止患者出现自杀或杀人行为,对病室内外所有的管制刀具。木棍。铁丝等可能构成自杀或杀人条件的物品一律隔离,在窗台外加设安全栏杆或架设安全网,避免患者跳楼;劝导患者放弃轻生念头,以讲故事。与患者聊天等形式控制患者的暴躁情绪,或为患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平静患者的波动情绪[3];(4)以病情观察控制患者的饮食健康: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谨遵医嘱按时用药,并在用药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比如患者有幻嗅症状而对事物产生排斥情绪,应结合心理疏导改变用餐方式,选择集体用餐并交由患者自主搭配,若此时患者依然不愿饮食,可采取喂食或鼻饲的方式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4]。
1。3评价方法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该量表阴性。阳性各计7项评价内容,另设3个评价攻击性的子目。护理干预前对所有患者加以评价,并做好相应记录。护理干预后再次评价,也做好相应记录。对比两次评价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退,无攻击性,自杀心理消失,心情愉悦;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攻击性,自杀心理消失,鲜有抑郁。暴躁情绪;无效:临床症状加剧,攻击性强烈,随时产生自杀行为[5]。总有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NSS阳性分及总分比较
经各自不同的护理模式护理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症明显减轻,呈好转趋势。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显效率(75。0百分号)高于对照组(50。0百分号),总有效率(100百分号)高于对照组(87。5百分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可见幻觉-妄想状态具有巨大的危险性,不但危害自身还会伤及他人。但治愈幻觉-妄想状态目前仍属于医学上最主要的难题之一,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护理配合度过低。由于患者的不良情绪过于明显,而且伴有潜在的难以估量的攻击性存在,使得护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为此笔者所在医院一改过去粗犷而片面的护理模式,转而提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
从本文结果来看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十分理想,与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相比,护理后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要低得多,治疗有效率也较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要高得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不难发现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整个治疗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之大,甚至直接左右了治疗结局[6]。从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绝大多数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能坚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心理疏导是系统化护理干预之所以取得无法比拟的效果的关键,心理干预直接转变或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了自杀或杀人行为,再加上安全防护措施的干预,切断了患者自杀所需的条件或途径,然后在健康宣教的作用下,使得患者充分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及用药治疗对病情改善的重要作用,以致患者的用药和饮食配合度大大提升。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但避免了护理差错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而且通过知识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在出现任何不良现象后都能迅速加以解决,尽可能将护理风险降到了最低甚至直接消除了护理风险[7-8]。
综上所述,鉴于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苦恼,建议在指导患者服用精神药物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一来降低PANSS阳性评分,二来提升治疗有效率,为减少幻觉-妄想的危害性,临床可广泛采纳并积极推广。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對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的影响【2768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