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论文网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6。00百分号。100。00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百分号。80。00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循证准备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循证问题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循证支持和评价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循证应用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32℃,保持房间湿度50百分号~60百分号,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应汇报医生及时补液治疗。(3)加强饮食指导:新生儿尽早饮食加速粪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液胆红素浓度。鼓励早期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一般每天哺乳次数>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百分号。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护理后,研究组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循证护理逐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科研成果为依据,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结合现有临床护理资源和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过程[6]。循证护理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的过程,比常规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8]。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认识到灯管与新生儿距离。患儿体温。照射面积等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在护理干预时重点加强病情治疗的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小便次数。量,充分评估新生儿液体量,避免脱水,加重黄疸症状,同时通过饮食干预,加速胃肠道内胆红素排泄,从而减轻黄疸。新生儿抚触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促使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增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黄疸指数[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均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循证护理显著改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机制与上述内容有关。研究组护理干预以新生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特别是抚触护理,让患儿家属产生亲切感和信任,再加上出院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表现为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鞠燕等[10]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循证护理茬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應用研究【3193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