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1。3 溶液 6
2。1。4 仪器设备 6
2。1。4 培养基 7
2。2 方法 7
2。2。1 粉碎方法 7
2。2。2 发酵方法 7
2。2。3不同固液比发酵液对不同菌种发酵的影响 8
2。2。4不同发酵天数对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8
2。2。4 黄芩发酵液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8
2。2。5 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9
2。2。6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9
2。2。7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
3。 结果与分析 13
3。1 黄芩转化体系的建立 13
3。1。1 黄芩发酵培养基中黄芩浓度的选择 13
3。1。2 黄芩转化菌种的选择 14
3。1。3 转化体系建立小结 15
3。2 黄芩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15
3。2。1 黄芩中总黄酮随生物转化时间的变化 15
3。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转化产物 17
3。3 各转化体系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20
3。3。1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20
3。3。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22
4。 结论与展望 24
4。1 结论 24
4。2 展望 24
5。 致谢 27
1。 前 言
1。1 黄芩研究进展
黄芩为常用中药之一,是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又名山茶根、黄苳茶、土金茶根等,在历版《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抗炎、抗肿瘤、抗氧化作用,抗变态反应、抗病毒的作用等功效[1]。其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成分[1, 2]。黄芩中总黄酮的类别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千层纸素A(oroxylin A)、 白杨素(chrysin)等,其中,黄芩中黄芩苷成分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黄酮,但其在消化道中难以被直接吸收,需转化为黄芩素后才可被机体利用,并且大量临床药效[3]试验证明,黄芩素的药理作用较其他黄酮成分强。近年来,黄芩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对其的研究较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黄芩适应性较强,野生黄芩常见于山顶,林缘,路旁等向阳干燥的地方,耐旱排涝,喜温暖,耐寒,在中心分布区常以优势建群种与一些禾草或杂类草共生。其分布范围较广,地理区域为北纬31°30'- 50°00'、东经99°50'-129°29'之间, 多分布在我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4]。
1。1。2主要化学成分
黄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物质,此外还存在多糖类、萜类、苷类、酚、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中药黄芩生物转化初步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20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