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毒0h接种藻液细胞浓度与染毒48h接种藻液藻细胞密度对比,观察细胞增长情况(图4)。具体而言,与未经任何染毒处理的空白样(藻细胞密度从12.,871*105增长到19.196*105,增长量达到6.235*105,增长率为49.14%)对比,在低浓度金霉素染毒处理(1-2ppm)后,藻细胞密度的增长量(增长量分别为4.217*105、2.068*105,增长率分别为33.29%、15.54%)稍有减少但藻细胞密度增长量较明显。但是当金霉素染毒浓度较高(5、10、20ppm)时,藻细胞密度增长量(增长量分别为0.478*105、0.159*105、0.119*105,增长率分别为3.81%、1.25%、0.98%)较低浓度处理时降低的较明显。同时与空白样对比可以看出,染毒48h后藻细胞密度随着金霉素浓度的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p < 0.05)。且金霉素浓度较低时,藻密度下降的趋势较明显;金霉素浓度较高时,藻密度的下降趋势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3.9.2 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计算
(1)微囊藻毒素标准溶液曲线绘制:以上述实验步骤测定的2~7号孔的OD值减去调零孔(1号孔)的OD值后用3~7号孔的OD值与2号孔的OD值的比值乘以100作为纵坐标B0,以标准溶液浓度的对数(lgC)作为横坐标画出标准曲线图。
微囊藻毒素标准溶液曲线绘制:通过对上述DO值及浓度的处理,建立B0与lgC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 。其线性关系为: ,见下图5。
图5 微囊藻毒素标准溶液曲线
(2)样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计算:样品孔8~48号孔的OD值调零孔(1号孔)的OD值后与2号孔的比值乘以100,查标准曲线,可得到相应样品浓度的常用对数值lgC,对其求反对数,可求得样品提取液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为获得样品的浓度,读数的浓度必须乘以相应的稀释因子,即下式1.2。
1.2
上式中X为样品稀释后其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C为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对应样品浓度,n为样品提取液稀释倍数。
○1藻细胞外液微囊藻毒素含量:对经金霉素染毒的试样作上述处理后,取每个浓度梯度三个平行样的平均值后,作藻细胞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与金霉素溶液浓度关系图,见下图6。
○2藻细胞内与细胞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对每个经金霉素溶液染毒的试样作上述处理后,取每个浓度梯度处理后的三个平行样平均值后,作藻细胞内与细胞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与抗生素浓度关系图,见下图7。
图6 藻细胞外液微囊藻毒素总含量与金霉素溶液浓度关系图
图7 藻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与金霉素溶液浓度关系图
一定浓度梯度的金霉素溶液对铜绿微囊藻释放微囊藻毒素到藻外液的影响如图6所示,低浓度染毒处理时,铜绿微囊藻释放到藻外液中的微囊藻毒素总含量(即经浓度为1 ppm、2 ppm金霉素溶液处理的试样微囊藻毒素含量分别为8101.151 ng/L、7590.960 ng/L)呈下降趋势,金霉素溶液浓度为5 ppm时,试样释放到藻外液的微囊藻毒素含量最低为7234.777 ng/L。较高浓度的金霉素溶液染毒处理(5 ppm、10 ppm、20 ppm)试样时,微囊藻毒素含量(微囊藻毒素含量分别为7234.777 ng/L、8911.413 ng/L、111704.625 ng/L)保持上升趋势,但均低于空白样(微囊藻毒素含量为12981.853 ng/L)。
对于染毒后试样藻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见图7),其趋势呈不太规则的倒U型。经浓度为2 ppm的金霉素溶液染毒处理的试样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最高为55277.697 ng/L,其余试样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都均低于空白样(空白样的微囊藻毒素含量为51784.35 ng/L)。从经浓度2 ppm的金霉素溶液处理的试样开始,试样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金霉素溶液浓度从5 ppm到10 ppm,染毒试样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从41328.563 ng/L下降到33774.440 ng/L),当金霉素溶液的浓度到10ppm后下降趋势有所缓解,金霉素溶液的浓度为20 ppm时(其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总含量为34682.4045 ng/L)则有略微回升,但趋势不明显。 金霉素的水生生物毒性评价(9):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