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等[33]将酶与垂直定位单壁碳纳米管( SWCNT - Singe waedCarbon Nano tube )阵列 的末端共价结合,作为纳米电极使用。将铁红蛋白酶( Iron oxide red protease )、肌球素
( myoglobin )及优尔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结合于纳米管阵列 的末端羧基上,主要通过酰胺化反应,可以观察到可逆的 Fe3+/Fe2+伏安行为。他们认为, 纳米管阵列( nanotube array ,TNTAs )“树”的电化学行为和金属类似,发现 TNTAs 可 以实现酶的氧化还原位点到外界之间的循环电子传递。 在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和金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中心共价结合单壁碳纳米管。
Li 和 Ramaprabhu[34]等在 GO-AuNPs 复合电极上吸附葡萄糖氧化酶 ( glucose oxidase ) 用于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证实葡萄糖氧化酶在 GO-AuNPS 复合电极上保留了生物活 性,循环伏安( Cyclic Voltammetry ,CV )[35]图显示,GO-AuNPS 复合电极对葡萄糖有快速 灵敏的催化氧化反应,并显示出长期稳定性、低检测限和良好的再现性。这些性质归因于
GO 与 AuNPs 的生物相容性和协同作用。1962 年,Clark 和 Lyons[36]第一次提出“酶电 极”的概念,使用含酶的膜将尿或葡萄糖转化为产物,并利用 pH 计或氧电极来检测。1967 年,Updike 和 Hicks[37]把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聚丙烯肽胺凝胶膜固定到氧电极上制备了第 一支葡萄糖传感器,开创了生物传感器的历史。文献综述
2005 年 Wang 等[38]提出一种基于纳米金颗粒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此电化学生物传 感 器 是 在 离 子 交 换 脊 型 分 支 波 导 的 分 支 上 镀 纳 米 金 , 用 离 子 体 共 振 (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 ,SPR )效应传感。这种传感结构与以往的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相比,TM 模和 TE 模会产生表面等离子体( surface plasmons ,SPs )共振波。优点是响应时间短、成 本低,通过优化纳米金颗粒的设计提高了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灵敏度。Kumiawan 等[39]分别 研究了在碱性溶液中,经纳米金颗粒修饰的电极与未修饰的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情况,结 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纳米金颗粒修饰的电极对葡萄糖催化氧化的电流明显高于未修饰 的电极。
1.6 本论文的研究与思路
蛋白质硝基化损伤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功能改变,诱导细胞损伤和凋亡,最终引发疾 病。硝基自由基(NO•)对蛋白质的损伤检测对于研究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 论文拟结合纳米复合材料比表面极高、导电性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的优势,一步法电还原 构建灵敏度高、制备过程简单的还原态石墨烯(rGO)-纳米金(AuNPs)-氯化高铁血红素 (Hemin)修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rGO/AuNPs /GCE),利用 NaNO2/Hemin/H2O2 体系对牛 血清白蛋白(BSA)产生硝基化损伤。主要利用原位沉积法在 GCE 上修饰 rGO-AuNPs 复合 膜,随后通过 Au-S 键将 BSA 分子自组装于 rGO-AuNPs 表面,从而构建了一种新型 rGO/AuNPs/BSA/GCE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 NaNO2/Hemin/H2O2 硝化体系刺激产生 NO•自由基,产生硝基化损伤,从而影响传感界面的信号;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及偱安伏 安法对蛋白质硝基化损伤进行定量检测。
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与流程
本论文通过制备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制备过程简单的新型 rGO/AuNPs/GCE 电 化学生物传感器,对 NO•自由基产生的蛋白质硝基化损伤进行快速、高灵敏的直接检测 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 rGO/AuNPs /GCE 的蛋白质硝基化损伤检测新方法。具体研 究流程如下:
(1) 制备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原位沉积法,在恒 电位下条件下,在 GCE 表面还原氧化态石墨烯( GO )与氯金酸,从而得到 rGO/AuNPs 纳 米复合物;利用自组装吸附技术将 BSA 自组装于 rGO/AuNPs/GCE 上。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蛋白质硝基化损伤检测研究(8):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7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