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 分布地区
血吸虫病 江都县;泰县;高邮县
霍乱、副霍乱 江都县;靖江县;涟水县;盐城县;南通县;启东县
天花 泰兴县;宝应县;涟水县;泗阳县;盐城县
疟疾 江都县;涟水县
白喉 涟水县;盐城县;南通县
黑热病 淮阴县;涟水县;泗阳县;涟水县
流行性感冒 宝应县
资料来源:江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都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909-910 页;泰县 县志编纂委员会:《泰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53 页;泰兴县志编纂委员会:《泰兴县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845 页;王鹤,杨杰总:《高邮县志江苏省》,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660 页;靖江县志编纂办公室:《靖江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24 页;宝应县地方编文献综述
纂委员会:《宝应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829 页;王怀宝:《涟水县志》,江苏古籍出版
社 1997 年版,第 830-833 页;淮阴县志编纂委员会:《淮阴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629 页;泗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泗阳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679-680 页;盐
城市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盐城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75-676 页;通州市地 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通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69 页。
由表 2 可以看出 1840—1926 年苏北地区传染病流布较广。针对这一系列疫病,清代 有民间医生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普及,而且效果较差。不仅如此,这一时 期对于霍乱、伤寒、疟疾等传染病防治效果也较差。在传染病流行时,苏北当地政府或民 间医生临时组成种痘局、防疫所等机构。据记载,东台县于 1913 年设公立种痘局 2 个; 盐城县在 1922 年时拥有官立、公立种痘局各 1 个,私立种痘局 38 个;东台县有私立种痘 局 5 个。[3](2544)虽然在近代之初部分地区对传染病防治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苏北大多数地 区卫生防疫工作基本无人过问,民众缺医少药,传染病连年不断,传染病防治情况很差。
由于传染病防治效果微弱,清末时期,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苏北各地区相 继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建设。清代以前,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卫生工作。1905 年,清政府设 巡警部,下辖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其中警保司又分保安、卫生两科。“卫 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政府机关的名称里。[4]可以说这是中国政府设置卫生行政机构 的开始。1906 年,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仍设五司,卫生科变为卫生司,下面设有保健、检 疫、方术三科,此时,卫生科成为全国卫生行政最高机关。与此同时,首都市府州县也设 立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事宜。民国初年,各县卫生事宜由县知事(县长)一体办理, 公共卫生属于警务范围,如:1912 年,江都县警察局监管卫生行政工作;1911 年泰县卫 生防疫由警务课卫生股主管;民国期间高邮县主要环境卫生由警察局采用保甲分段负责的 方法进行管理;1923 年南通县公安局常年雇佣多名役夫,每日清洁街道。1920 年灌云县 在县警察局设立卫生科,管理卫生工作①。在各县警务负责公共卫生的同时,苏北各县自 1911 年开始西医渐多,这极大的推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1911 年,美国传教士白秀 生在盐城创办福音医院,1918 年西医杨绅在东台城开办私立卫东医院。1904—1925 年, 淮城②有私立医院六所。[5](668)卫生事业于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事业,但是,民国初年的 卫生事业却没有专门的卫生机构负责,而是属于警务范围,可见当时公共卫生建设的缺乏。 苏北地区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4):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8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