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白质分子中,能发射荧光的氨基酸残基有 Trp、Tyr、和 Phe 三种。个别蛋白 质分子中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此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也能发射荧光。Trp、Tyr、 和 Phe,由于其侧链生色基团的有所不同,而有不同的荧光光谱。利用荧光光谱可以 进行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Trp 或者 Tyr 残基的微环境以及蛋白质变性等研究[31]。
1。5。2 激光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可分为非共振拉曼光谱和 共振拉曼光谱。激光拉曼光谱能够显示蛋白质分子中酰胺键的特征性振动谱带、主链 骨架的振动谱带,以及侧链基团的振动谱带。由于肽键(酰胺键)的微环境是蛋白质分 子,因此,可以利用肽键的特征性振动谱带(简称酰胺带)作为指标,来推断蛋白质的 主链构象。在蛋白质的拉曼光谱中,最主要的由三个酰胺带(酰胺 I 带 1653 cm-1,酰 胺 II 带 1567 cm-1,酰胺 III 带 1299 cm-1)能反映肽平面的结构变化。酰胺 I 带是 C=O 伸张与 C-N 伸张;酰胺 II 带与酰胺 III 带是 C-N 伸张以及 N-H 在平面上的转折。一 般地说,蛋白质不同的酰胺带各自对应于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根据这些结 构,可以进一步研究那些待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体系的分子 构象研究中,特别是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动态监测研究中,激 光拉曼光谱已经发展成为很有前途的新技术[32]。
1。5。3 圆二色性光谱法
圆二色谱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空间三维结 构。由于生物大分子大部分是不对称分子,也就是具有光学活性分子,所以,利用圆 二色谱仪可以测定和计算生物大分子在溶液状态下的二级结构。
圆二色性是利用不对称分子对左、右圆偏振光吸收的不同进行结构分析的。当振 幅相同并同步的两束左、右圆偏振光通过光活性物质时,由于该物质对这两束光的吸 收程度不同(对振幅减弱不同),从而使左、右圆偏振光变成了椭圆形偏振光。这种光 学效应被称为圆二色性(CD)。文献综述
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因而,有光学活 性。在蛋白质分子中,每个残基(除甘氨酸外)的α-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的。因此,蛋白 质分子的残基也有光学活性。蛋白质的主链可以初步分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和无规卷曲四种形式。一些实验表明,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对蛋白质的光学活性是有 影响的。圆二色谱对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很灵敏,因此,通过 CD 光谱可以灵敏地检测 一些反应引起的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33]。
1。5。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应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的技术,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到定量阶段 的发展过程。1950 年,Elliott 和 Ambrose 根据标准多肽分子模型的结果提出了红外 酰胺 I 带 1 660~1 650cm-1 的峰属于α-螺旋结构,1 640~1 630 cm-1 的峰属于β-折叠 构象的假设。这一初始阶段的研究特点是定性估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成分,随后 又出现了很多半定量的估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性而没有形 成成熟的理论。1983 年 Susi 和 Byler,首先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二阶导数理论用 于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1986 年他们又将卷积方法应用于二级结构含量分析,使 得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进入定量分析阶段。他们利用二阶导数和去卷积 方法对 19 种蛋白质中的 38 个子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红外光谱中各构象成分的特征 性酰胺 I 带范围与二级结构的关系,确定了重水中各子峰的范围归属[34]。 超声预处理对酶法制备大豆降血糖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7):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9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