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AT89S52单片机的自学习红外遥控器设计+电路图(3)

时间:2018-05-03 22:34来源:毕业论文
1.2 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 在发射端,输入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红外发射管发射,在接收端,接收管收到红外信号后,由放大器放大处理后还原成信号。 发射部


1.2    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
在发射端,输入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红外发射管发射,在接收端,接收管收到红外信号后,由放大器放大处理后还原成信号。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因为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所以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就会发出红外线。
发射机一般由指令键(或操作杆)、指令编码系统、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发射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当按下指令键或推动操作杆时,指令编码电路产生所需的指令编码信号,指令编码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再由驱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后由发射电路向外发射经调制定的指令编码信号。
目前使用最多的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发出940nm左右的红外线波长,除了颜色不同外其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
接收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在实际应用中要给该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同时为了让灵敏度比较高,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接收端由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放大解调并还原为数据流,经由单片机解码后对相关IO口进行操作,从而完成整个遥控操作。
接收电路一般由接收电路、放大电路、调制电路、指令译码电路、驱动电路、执行电路(机构)等几部分组成。接收电路将发射器发出的已调制的编码指令信号接收下来,并进行放大后送解调电路,解调电路将已调制的指令编码信号解调出来,即还原为编码信号。指令译码器将编码指令信号进行译码,最后由驱动电路来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指令的操作控制(机构)。
对于发射功率来说通常都较小(100mW左右),因此必须要添加高增益的放大电路才能解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这一问题。

2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设计
2.1    红外协议分析
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现在国内外的主要的一些编码很多,如:NEC、Philips RC-5、Philips RC-6、Philips RC-MM、Philips RECS80、RCA、X-Sat、ITT、JVC、Sharp、Nokia NRC17和Sony SIRC等。
    用的规范有两种:NEC和Sony SIRC。这两种规范的调制方式又有所不同,分别为:PPM(脉冲间隔调制)和PWM(脉冲宽度调制)。下图为典型编码规范NEC协议的调制图,是PPM调制。
由上图可知,无论是逻辑“1”,还是逻辑“0”,有高频调制波处(下文称其为脉冲)宽度都是0.56ms,但是脉冲间的间隔却是不一样的,PPM的称号称号也由此得来。
下图为PWM的调制波形
 典型编码规范NEC协议的调制图
由图可知,逻辑“1”的脉冲宽度为1.2ms,逻辑“0”的为0.6ms。而脉冲间隔不管是“0”还是“1”,都是0.6ms。上面两个图只是示例,不同规范中PPM和PWM这两种调制方式的脉宽及脉冲间隔可能不同。
以下是对NEC协议的具体分析。
NEC编码的一帧(通常按一下遥控器按钮所发送的数据)是由引导码、地址码及数据码组成,如下图所示,把地址码及数据码取反的作用是加强数据的正确性。
 
引导码及数据的定义如下图所示,由9ms的引导码(低电平)和4.5ms的结果码(高电平)组成。当一直按住一个按钮的时候,会隔110ms左右发一次引导码(重复),并不带任何数据。
 
红外遥控协议分析之:NEC协议特点   8位地址和8位命令
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红外协议的分析介绍
1、NEC Protocol AT89S52单片机的自学习红外遥控器设计+电路图(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47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