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性:是指可靠性工程有自成体系的科学方法与理论;
(2) 实用性:是指可靠性工程从它诞生开始就和工程实践与生活联系密切,生命力十分强大;
(3) 时间性:是指可靠性始终贯穿于产品或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8]。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是把可靠性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与电力系统中的工程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我们在进行电力系统设计时,绝对不能忽视可靠性的存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定性的分析电力系统可靠性当然是可行的,但是仅仅凭借直观和经验不能体现严谨的科学作风。为此,我们引入概率的概念,就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认识可靠性,即可以用一定量的概率值来衡量可靠的程度。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指标
负荷是否得到充分的电力供应是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主要判据。就“完成预定功能”这一含意而言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上述对可靠性的定义并不相同。所以,可靠性指标应该变得更加具体。
我们在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时,对象通常可以分为系统和元件,系统是由元件构成的总体,而元件在一个具体的系统中,不能再分割,是构成系统的最小的基本单位。如果系统过与复杂,将其拆分为元件仍然难以分析,可将其现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再拆分为元件。由此可见,我们先分析元件的可靠性,再分析子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将它们整合,得出总系统的可靠性。举个例子,电气主接线可以看成是电力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断路器、母线、变压器等等则作为该子系统的元件。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和元件的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元件也能成为系统,系统也能等效的看成元件。比如说,在研究主接线可靠性时,断路器可以看成一个元件;而当我们想要研究一个断路器的可靠性时,断路器自身变成了一个系统,它的零部件就成为元件。
由于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和进行可靠性预测的要求,人们提出了很多可靠性指标,有以下几种比较常用的指标:
(1) 频率指标:如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
(2) 概率指标:如可用率、可靠度;
(3) 时间指标:有首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两次故障间的平均持续时间、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等;
(4) 期望时间:如一年中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期望天数[7]。
概率论是可靠性理论的中心理论,在可靠性研究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可靠性是对将来可能性的预测,不管这些指标的类别如何,这些指标都是概率量。
一般来说,只用一个指标通常无法准确的反映可靠性,所以我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一般通过几个不同的可靠性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如果可靠性指标确定了标准值,我们就能用计算值和标准值比较,从而对系统的可靠性做出评价。这种方法对原始数据和计算方法的要求十分的苛刻,我们把它称为绝对可靠性评定。然而,一方面,原始统计数据的取得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某些计算如果一追求精确将会变得十分繁杂,所以,采用相对分析更适合可靠性评定。所谓相对分析就是将不同实际方案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值进行相对比较来决定方案的取舍。通过相对可靠性分析还能够发现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等。
1.2.1 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性
由于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也日趋复杂,输电网络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网的可靠性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热题。
(1) 电力系统不断向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方向发展,不可否认这提高了经济性,但是可靠性的问题也绝不容忽视。因此,定量评定和改善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