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的发展中,我国还处在比较初步的阶段,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将目光放到环境问题上。起初,我国致力于建立比较系统的环境监测体系,不过发展比较缓慢,近些年由于一些环境问题的极度恶化,比如受雾霾、沙尘暴等因素驱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开始加速发展。截至2010年,全国环保系统已建立2587个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体系网已经初具模型,从国控到省控再到市控,层层监管。 然而,从我国在环境监管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覆盖程度,仍旧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近些年,我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比如在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监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无线传感网络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一种非常新兴的网络监控技术,在应用到物联网目标定位和环境监测上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就目前来说,通常进行环境监测时普遍采用人工采样这种方式,不过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它必须依靠众多人力,增加了人力成本以及劳动强度,不利于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推进;其次,这种人工监控的方法根本无法连续不停地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与反馈。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智能的自动化的技术去弥补这种人工的缺陷。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具有着非凡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有着突破性的进步,首先,它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监测成本,并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自动化的发展,自动化技术针对复杂、多样的环境的实时监测可行性非常高,并且成为众多专业人士研究的方向。上世纪90年代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开始在我国应用并且慢慢推广,这一探索性的进步象征着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正式拉开序幕,其意义是非凡的。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省、地级市三级300多个各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对占全国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近万家工业污染源和近700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和信息传输,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的网络监控体系。 显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意义非常重大。在环境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也成就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的理念最初可以追溯到1999年由美利坚和众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率先发起的, 普通定义为:使用多种信息传感器与科技,如传感器、频率认定技术、GPS导航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空气感应器等,即是监控系统要求检测、连结、联动的实物或进程,采集其声音、光能、热量、电力、力、化学、生物、地理等不同要求的情报,与互联网相互对应,组成一个庞大互联网,使对物品的智能化认知、定位、跟踪、监控成为可能。物联网的特性是全面认知、信息传递、自动分析。从上述中可知,物联网其实就是让无生命体征、为人民服务的物体也能与我们交流,来使人与物的情报传递更为畅通,将更快的工作速度成为可能,节约实现成本,实现科学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根据它的英文名字可以翻译为"物与物相互连接的网”。
3 物联网核心技术简介
3.1 感知技术
信息技术的三个最为主要的技术为感觉传导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仿生学的观点来看,假设把电脑终端看成处理和认知信息的“中枢”,把信息交换系统看成交换信息的“神经网络”的话,这样的话传感器就为“感知器官”。传感技术核心为传感器,其为负责实现物联网中各类数据交互的必要成分。获得情报依靠各种传感器,其中有各种用于检测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不同传感器。依照信息论的凸性定理,传感器的效用和制作工艺决定了传感系统获取外界情报数据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准确性,是高品质的传感技术系统的构造的首要要素。情报分析包含信号的先前的处理、后期的处理、特质采样与选取等在内。识别的目的是对已经使用装填起到判别与区分。它是用来识别(或诊断)的对象和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比较,分类和判断设定输入特色。故传感技术是符合信息理论和现代系统理论的。其中包含了许多的最新的技术,被多种多样的各行各业广泛使用,也同时是现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最为基础的基础,理应收到国际和业界的重视。 智慧环境感知系统设计(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3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