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化学反应
1。2。1 氧化初级阶段
通过电流—时间曲线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阳极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过程。 首先在阳极上发生的反应是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 Ti 失去电子 e-并释放出 Ti4+离子(式(1-1)):
Ti → Ti4+ + 4e- (1-1)
然后,Ti4+离子与由水提供的 OH-和 O2-结合在一起。其中,水的离解是由于电场辅助造成的
(高电场有利于水分子发生断链),因此高电场利于氧化物的生成。金属离子与 OH-结合会导 致水合氧化物的形成,其中会有几个步骤,简单概括为一个单一过程(式(1-2)),如果与 O2-结合可直接生成氧化物(式(1-2b))。随后,水合氧化物进一步变为水合阳极层由缩合反 应释放水(式(1-3)):
Ti4+ + 4 OH- → Ti(OH)4 (1-2)
Ti4+ + 2 O2- → TiO2 (1-2b)
Ti(OH)4 → TiO2 + 2H2O (1-3)
以上反应(式(1-1)-(1-3))为场助氧化过程。同时在阴极,会有氢气不断放出(式(1-4)):
4H+ + 4e- → 2H2 (1-4)
总结上述(式(1-1)-(1-4))的反应,阳极氧化法制备 Ti 金属氧化物的形成过程可整体表 示为:
Ti + 2H2O → TiO2 + 2H2 (1-5)
该过程为纳米管形成的初级阶段,在金属Ti基体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挡层) (如图1[8](a))。
1。2。2 多孔氧化膜的形成
致密性氧化物形成以后,存在于电解质中的氟离子会化学溶解于水合层或金属氧化物中
(式(1-6)和(1-7)),或者直接与 Ti4+反应(式(1-8)),生成的最稳定的[TiF6]2-离子在外 加电场作用下会移动到阳极层。电场会削弱相邻的 Ti 和 O 间的键能;当然,氟络合物的形成 也得益于电压的施加,它促使氟离子(F-)向金属移动,同时生成的 Ti4+向电解质移动。这就 是氟离子的化学溶解和电场作用下的“场致助溶”作用。
Ti(OH)4 + 6F- → [TiF6]2- + 4OH- (1-6)
TiO2 + 6F- + 4H+ → [TiF6]2- + H2O (1-7)
Ti4+ + 6F- → [TiF6]2- (1-8)
由于溶液中的F-在溶液中的分布不均,在具有高表面能的部位聚集并强烈溶解该处的氧 化物,因而氧化膜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凹处氧化膜薄,电场强度高, 氧化膜溶解快,形成孔 核(图1(b)),孔核又因持续进行的“场致助溶”和化学溶解过程而扩展为微孔(图1(c)),从而形成 多孔氧化膜结构[9]。
图 1 TiO2 纳米管的形成机制图
[8](a)初始氧化物层的形成,(b)凹坑的形成,
(C)孔隙的形成,(d)孔与孔之间形成空洞,(e)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
1。2。3 多孔氧化膜的生长
随着微孔的生长,孔间未被氧化的金属向上凸起,形成峰状,促使电场线集中,增强了 场强,使其顶部氧化膜加速溶解,产生一个个小空腔(图1(d)-voids);随着小空腔逐渐加深, 连续的孔洞被分离开来,形成有序独立的纳米管阵列结构(图1(e))。当氧化物的生成速度(式
(1-2)和(1-3))和溶解速度(式(1-6)-(1-8))相等(即整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纳米管 的厚度将不再增加,而这种平衡主要取决于阳极氧化所施加的电压。这就是传统的“场致助溶” 理论。另外一种基于“黏性流动”模型下的“氧气气泡模具效应”理论,会在后面详细讨论。 1。3 Ti的阳极氧化和TiO2纳米管形成机理的研究(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8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