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大变形后人工时效制度对2519A与7075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3)

时间:2017-06-15 21:05来源:毕业论文
1.1.3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是在室温中进行,人工时效大约在 100℃-190℃,时效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合金系和最终性能要求


1.1.3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是在室温中进行,人工时效大约在   100℃-190℃,时效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合金系和最终性能要求。
刘继华、李荻等人研究发现在某一温度下进行时效.合金的硬度总存在一个峰值,这个峰值来的快慢及其大小受对效温度的影响。时效温度提高会缩短达到峰值硬度的时间,并 且硬度值整体下降。强度值与硬度值基本上一致。对于单级时效,峰时效的强度最大,但其耐应力腐蚀性最差。温度提高后的过时效能减轻甚至消除位错密度,提高耐应力腐蚀性,强度却损失约20%[7]。
    李慧中、张新民等人研究发现2519铝合金会随时效时间增加而增大,当时效时间为12H时,硬度达到最大143HV,再继续增加时间硬度则会逐渐降低。耐腐蚀性能随时效时间延长有明显增长。从微观结构上来看,欠时效(5H)状态下,晶界附近具有较宽的无淀带,晶界析出的θ(或θ')相呈链状连续分布,峰值时效状态下,晶界析出θ(或θ')相由连续分布向不连续分布转变,且合金均发生了普遍脱溶,无沉淀带变窄,而过时效状态下,晶界上的析出相已经球化,呈离散分布,并且析出相的间距增大,合金不具备因腐蚀形成的溶解通道的条件,因此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8]。
由此可见,人工时效制度对于合金的耐腐蚀性有着良好的作用,因此用人工时效来提高大变形后的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有着很高的可行性。
1.1.4  腐蚀机理
在经过ECAP强化后,需要对试验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其中的腐蚀性能测定尤为关键,电化学工作站进行试验测定其电化学局部腐蚀性能,包括点蚀、晶间腐蚀、剥落腐蚀。
点蚀:是指金属表面相对地集中在一个很小部位的局部腐蚀。一部分人认为阳极钝化膜可能控制基本金属的耐蚀性[9]。点蚀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在钝化膜上以及钝化膜或固溶体边缘萌生点蚀。
(2)    在钝化膜内萌生点蚀,此时看不到钝化膜内有微观变化。
(3)    所谓的亚稳点蚀阶段,在临界点蚀电位以下,亚稳点蚀在短时间内萌生并扩展进而发生在钝化(这是点蚀的一个过渡阶段)。
(4)    临界点蚀电位以上,稳定点蚀扩展。
晶间腐蚀: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自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铝合金的晶间腐蚀就引起了电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很大兴趣。目前,已经提出了铝合金晶间腐蚀的三种重要理论[10]。
(1)   阳极性的晶界构成物(SDZ或沉淀相)于晶格本体的腐蚀电位差异形成点偶腐蚀,进而导致晶间腐蚀。
(2)   SDZ和晶格的击穿电位差异导致晶间腐蚀。
(3)   晶界沉淀相的溶解形成侵蚀性更强的闭塞区环境,导致连续的晶界腐蚀。
近年来关于铝合金晶间腐蚀的研究基本是以上述三种观点为基础的。最近Hunter等人研究了时效与淬火速度对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11]并得出结论Al-Cu-Mg合金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溶质贫乏区阳极溶解造成的。M .J. Robinson. N.C. Jackson详细论述了Al-Cu-Mg合金晶粒尺寸与晶粒形状对晶间腐蚀速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晶粒的纵横比越大,合金的晶间腐蚀速率越大[12]。中南大学研究表明,晶间腐蚀是作为阳极的贫铜区发生腐蚀形成溶解通道所致,贫铜区越宽,晶间腐蚀越严重,且其中大的脱溶相也降低晶界的耐蚀能力[13]。
均匀腐蚀:均匀腐蚀uniformcorrosion在接触腐蚀介质的全表面或大部分表面均匀进行的腐蚀。是最常见的腐蚀形态。其过程可以是化学腐蚀,也可以是电化学腐蚀。均匀腐蚀也称全面腐蚀。结果是使金属变薄,最后的破坏是使结构穿孔或发生类似于超载引起的破坏。均匀腐蚀时金属的腐蚀损耗最为严重,但其技术与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小,因为可以方便地估计寿命,经常测厚,可以避免安全事故。 大变形后人工时效制度对2519A与7075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92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