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淮安市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调查问卷(5)

时间:2023-06-03 09:58来源:优尔论文
30。梁岔烈士陵园 梁岔烈士陵园位于梁岔街东首。始建于1956年,园内先后公葬烈士163名,其中有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参谋长刘士国烈士之墓。园内正中

30。梁岔烈士陵园

梁岔烈士陵园位于梁岔街东首。始建于1956年,园内先后公葬烈士163名,其中有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参谋长刘士国烈士之墓。园内正中竖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园内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1。王云宽烈士墓

王云宽,生于1923年,梁岔镇秉庄村人,党员,四支队侦察排长,英勇善战,屡立战功,1944年在阜宁因战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约1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王云宽烈士之墓。”烈士墓四周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2。高锦兰烈士墓

高锦兰,生于1913年,党员,时任乡民兵队长,带领民兵队伍,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作战英勇,屡立战功,1943年被捕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约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高锦兰烈士之墓。”

33。 张道行烈士墓

张道行1915年出生于北集道行村的一个中农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党,历任组长、支部委员、副乡长等职。1943年在南集朱桥和日军作战中不幸被捕,张道行同志不畏敌人酷刑,英勇不屈,被敌人带到大东东圩门用大刀将他活活劈死。为纪念烈士的功绩,将烈士所在村命名为道行村。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1。2米,半球形,墓四周均为农田。

34。袁道修烈士墓

袁道修,1897年生,高沟镇许庄村人,时任农会会长,组织带领村民抗租抗税抗捐,想方设法支持帮助地方部队解决生活困难,1941年惨遭杀害。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5、高约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风化较为严重,字迹模糊难辨。

35。灰墩烈士陵园

灰墩烈士陵园位于灰墩街东2。5公里,一干河东,建于1956年10月。公墓内公葬196名烈士,烈士名单无从查考,仅以烈士编号公葬,内有盐西区副大队长孙正东之墓。1980年从灰墩乡迁至义兴镇苗戴村。

36。杨口烈士陵园

杨口烈士陵园位于杨口街西北1。5公里处。1979年建成,园内外均植松柏花草。陵园建成后,将“高杨战斗”中牺牲的和其他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坟墓迁葬园内。每座墓前都有碑石一块,刻有烈士姓名。

37。孙士清烈士墓

孙士清,高沟镇张圩村人,生于1906年,历任张圩区民兵中队战士、队长、中队长,配合主力部队多次参加战斗,作战勇敢、作风顽强,1943年10月在灰墩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6、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孙士清烈士永垂不朽。”

38。张彥楼烈士墓

张彥楼,生于1917年,朱码张扬村人,历任淮河大队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1945年在此王集区战斗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约2。5、高1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张彥楼烈士之墓。”

淮安市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调查问卷(5):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731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