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德兰修女传》,最大的感受是震惊,震撼,继而敬佩!震惊于德兰修女虽出生于富裕的中上层家庭,但从小就立志于到贫穷的印度加尔各答当修女,并且放弃了富裕舒适的生活去加尔各答为穷人服务。震撼于德兰修女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仰,摒弃被爱、被夸奖、被尊重、被尊崇、被赞美、被喜欢的向往,被羞辱、被蔑视、被责难、被毁谤、被遗忘、被冤枉、被讪笑、被怀疑的恐惧;震撼于的德兰修女走出修道院走进贫民窟,为了垂死的人克服种种困难建立安息之家(服务场地及人员限制、印度民众信仰冲突、垂死者的身上传染性疾病、蛆虫、肮脏等等),为了麻风病人建立麻风病人收容所,为了艾滋病患者建立艾滋病之家的勇气与执行力……敬佩于德兰修女对世间一切事物的大爱,对印度堕胎现象的正面解决策略——收养孩子。看完了书本之后,德兰修女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像一个圣者,虽身处可怕的被轻视的群体中,仍能散发喜悦的芬芳。接下来,我将结合特殊教育谈谈《德兰修女传》对我的启发及思考。
一、从一个开始
德兰姆姆在做临终关怀的时候有官员问她:印度数以百万计的病患伤残,能帮得过来吗?德兰姆姆一个反问:数以百万计,是从几开始数的?官员立刻无话可说。任何事情,无一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人乃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同理,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14亿,残疾人口近一亿,特殊教育工作者那么少,意义何在?2017年罗湖区教育局生均经费9倍拨款用于有残疾证在读的特殊学生有126位,这不包括有残疾证没有申报的,不包括边缘化的学生,如智力临界70多的、多动症、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及身体病弱等的,然而服务的特殊教育教师寥寥无几,意义何在?其实我认为是有意义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一开始,在螺岭小学工作的那个学期,我有一个学生,他智力70多,有多动症及注意力缺陷,家庭结构不完整,属于临界边缘化的学生,人际关系也很差,非常自卑,班主任对他也非常头大,经过和心理老师、班主任的探讨,决定对他使用自我管理策略进行行为干预,经过了一个月的观察、干预,学生在课堂上的离座、不恰当说话行为减少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树立了信心。经过这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我们把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策略做成了一个课题,从一到二再到三……最近这个课题准备结题,我们还编写了一个操作手册供班主任参考。我想这就是一的力量,做好了一,我们才有后面的许多,乃至于整体。
我们学校以后的定位是融合教育学校,目前来讲,开办一个融合教育学校要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例如社会观念,普通家长能否接纳我们的特殊儿童,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在同一个环境中接受教育?我分享一个关于融合教育正能量学校,这也是我一个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学妹分享给我的。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融合教育十年:教师的态度从:校长,我们什么时候轰他走到:校长,有空我给您讲讲班上那孩子的故事。家长的态度从:班上有那样的学生怎么行,会影响我家孩子的。到家长主动帮忙学校出主意。普通学生的态度:更包容,更懂事。特殊学生:在灿烂阳光下微笑,在七彩校园中绽放。我希望这样的学校不要只是一个,我想未来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样做好一,进而从一去影响二,再到许多,再到整体。
二、自尊和自信是活着的快乐和意义
德兰姆姆为了让麻风病人重返社会后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她对他们进行“工作治疗”,即训练他们的自立能力,成立职业训练中心,让那些并且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人,按人的要求和能力接受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训练。“工作治疗”收到的成效惊人,它不仅使病人的身体得到了康复,也使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获得了痊愈,许多人重新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同样的,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先是儿童、学生,再是特殊儿童、特殊学生,他们同样需要自尊自信,同样需要爱与接纳。那怎么样才能够获得自尊自信、爱与接纳,这是值得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是思考。我认为自尊自信、爱与接纳来自于个人的能力,及恰当的社会行为,所以我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尽量发展一技之长,拒绝包办一切及宠溺对待,通过做事情锻炼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获得别人的尊重,接纳与爱,从而提高自信。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3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