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传媒工具,里面的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充斥着大量反动、迷信、暴力、色情等黑色、灰色、黄色言论和信息,多数学生都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主要内容表现为宣传色情暴力、资本主义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违背的东西。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大部分学生持“了解一些无所谓,有自己的看法”的观点,可见绝大多数同学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学生受到的影响毋庸置疑。
(二)网络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1、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容易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弱化。
很多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并非是不道德的”,有的学生认为“在网上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就势必波及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
2、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交往的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所传递的信息都无法确认,人们可以任意散发信息,虚伪欺骗,使得网络环境充满虚伪与欺骗。缺乏真实与信任的网络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3、部分学生对网络积极功能利用不够,部分学生上网另有目的。
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海洋、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对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目前部分学生上网却另有目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访问黄色网站、制造信息垃圾、病毒、充当黑客,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违反道德的事情。
(三)网络虚拟导致人格虚拟,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首先,网络世界往往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一些学生依赖网络逃避现实,借助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中的不顺与压抑,利用网络虚拟带给自己的满足和快乐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导致人格的虚幻,出现生活幻想,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其次,计算机网络充当了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媒介,隔着计算机屏幕,人们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情感反应,这样就容易使他们忽视对方的情感,变得情感冷漠,孤傲,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再次,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网上交流,使具有真实的、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高校部分学生出现逃课上“通宵网”的现象,这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部分还会产生孤独、多疑、焦虑、消沉等情绪,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足,没有在学生中占领市场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成因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