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目前主要是以现购房为抵押贷款。随着政府的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加之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的服务理念。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风险日益凸显。为此,商业银行要尽快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运用现代论文网风险管理技术,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提升个人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实现商业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字:个人信贷;风险控制;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信贷市场特别是个人融资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个人信贷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如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为建行)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客户资源规模。网点数量众多。人力成本较低等优势,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已取得了相当规模。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6月份全国建行个人贷款余额已经达到7149亿元,2009年底达到8525亿,2010年上半年建行个人贷款余额突破了1万亿大关,达到了10022亿元,成为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实力雄厚的国外商业银行也将个人信贷业务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切入点,个人信贷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面对竞争与压力,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完善个人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成为商业银行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由于各商业银行个人信贷绝大多数是以现购房为抵押来进行贷款的,房地产抵押所办理的贷款约占个人信贷贷款总额的70百分号以上。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必将会直接影响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如国十条。第二套房贷政策。第一套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优惠利率调整。限购令。房产税等等一系列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房价下跌超过一定的比例,借款人(以下简称客户)违约的成本就会随之下降,甚至变成负数,违约率就会上升;抵押物价格的下降使担保的作用失效,等等,这将势必加大银行对个人信贷风险防范的难度,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个人信贷风险的必要性和严肃性,针对当前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和防范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风险点,尽快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和防范体系,处理好个人信贷安全。流动。盈利的关系,以确保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个人信贷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一)加强个人信贷风险防范是实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需要。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始终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项原则,其中安全性是基本原则。即所有信贷发放都应该以保证按规定收回为前提,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性。而作为个人信贷同样也是如此,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个人贷款的安全性。一般来讲,风险的大小与个人信贷的安全性成反比。因此加强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个人信贷风险,对银行提高个人信贷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合理配置个人信贷资金,满足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不同需求,以保持信贷资金较好的流动性,始终是银行个人信贷经营的重要原则。如果个人信贷资金流动缓慢,势必影响整体资金的流动。这样不但无法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还可能会造成自身的支付危机,从而严重影响正常运营。坚持安全性,保持流动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盈利,因此,坚持盈利性既是个人信贷经营原则,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更是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对个人信贷风险的管理,就是确保个人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需要。
(二)加强个人信贷风险防范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商业银行要用良好的资金流来保持市场占有率,实现更高的盈利率,就必须加强对包含个人信贷业务在内的各类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强化个人信贷风险防范可以更好地降低和减少不良贷款总量,确保银行具备充足的资金流。充足的资金流为其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了保障。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就会为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提供可能,最终实现提高竞争力的目标。如果预期中不良贷款呈增长趋势,虽然不一定表示贷款发生了损失,但势必会增加银行坏账准备金。坏帐准备金如果占用过多,将会对信贷资金的流量和速度产生一定影响,从而直接导致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下降。所以加强个人信贷的风险防范,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个人信贷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面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个人业务已延伸到个人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个人业务已成为银行各类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个人业务中的个人信贷业务迅猛发展,必然要求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的各项素质尽快提升,各项制度尽快规范。完善,以适应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设计和管理层面加强对个人信贷业务管理,防范各类风险,实现个人信贷的最大收益,提升其在商业银行整体信贷业务的地位,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二。当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
个人信贷最大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其借款能力下降等因素。它是由客户的工作状况。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等许多因素构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状况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客户个人信贷授信程度。目前中国的征信系统只限于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很不全面,仅限于客户在全国所有银行的借款情况。所包含的范围相对狭窄,对客户收入。工作和文化程度等直接与诚信和信用等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记录,对其他个人的信用状况也无法查证,这都加大了银行对客户全面了解的局限性。目前不仅存在个人收入的保密性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还存在其它征信部门系统的资源不能相互共享,等等。这样就使得银行对客户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关乎资信的重要状况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同时,按照现行规定,客户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各项资料往往都是由客户本人提供,没有一个权威的征信部门对客户提供的资料予以验证,资料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如果银行将客户不真实或不完整的信息作为评价风险的依据,难免会为以后出现风险留下隐患。
(二)相关法规尚不健全。
目前全国性的法律并没有单独针对个人借款的相关法律条款。现行对信贷活动和调整信贷关系的法规,大都针对企业法人,并且对违约处理的一些具体实施措施和办法还很难操作。
(三)抵押物难以变现。
目前,银行一般在处理抵押物时要经过法院起诉。法院执行到拍卖抵押物等环节。完成这些环节不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都会加大银行对此类问题处理的精力和物力。譬如,抵押物随时间的推移,可能产生损坏。贬值;各个环节的参与。督促。落实都将占用一定的费用作支撑,加大了交易成本,等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抵押物变现的难度,也对银行控制防范个人信贷风险增加了难度。
(四)操作不规范。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发放都是以发展业务为主,从考核标准到贷款政策的制定,首先考虑的都是新增贷款的发放,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为了发展业务四处营销,即使客户存在信用隐患,也想方设法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客户争取到信贷额度,这样势必会给个人信贷留下隐患。
三。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点的分析。
个人信贷风险主要是由市场(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构成。
(一)利率变化引起的风险。
众所周知,客户的还款利息是由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金额决定的。当基准利率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利率也将随其变化,这样客户的贷款利率也会因为基准利率的变化而变化。每当利率上调,贷款成本就会提高,月还款额就会增加,其家庭债务支出也就相应提高。[1]
当利率上升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的开销。如果这种积累的叠加,使客户出现了不能按照协议偿还贷款,逾期率就会增高。这就是基准利率的升高会使逾期率增高,形成客户还款风险。
市场利率的变化除了基准利率的变化外,还会受到平均利润率。银行经营成本。资金借贷风险。资金借贷期限。物价总水平。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当这些因素使市场利率远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那么社会上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就会急剧膨胀,客户就会不惜违反信用把本来应该归还贷款的资金挪作他用。如,投入股票。基金市场等。更有甚者,通过虚假方式套取银行信用。这都是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使客户产生违约动机和行为,形成客户还款风险。
(二)个人违约引起的信用风险。
个人信贷信用风险就是指个人信贷的违约风险。一般情况下,有一定还款能力或者重视信用的客户,其个人信贷的风险就越低;还款能力较差或者不遵守信用的借款人,其个人信贷的风险就越高。但经常也会出现特例,这往往都与客户周边环境和生活状况的变化有关。
为此,商业银行都要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来及时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如果能够掌握影响客户信用的相关因素,如客户的自然状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户籍所在地。职业。单位类型。配偶职业。配偶单位等)。偿债能力(收入。家庭人口。资产与投资等)。稳定性(住房。工作。社会福利保险等)。信用记录。担保情况等,[2]这将对做好客户信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评价个人信用行为也是控制个人信用风险的重要方面。个人客户行为信用风险分析是建立个人信用行为评分模型的基础,通过分析选择合适的变量,搜集可获得的数据,根据数据局限性和重要参数决策,建立个人行为评分模型。通过个人客户过去的信用特征来评估当前的信用程度,并不断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客户变化及其特征,从而准确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价。监控体系,个人违约行为的控制能力还较弱,这都为银行控制个人违约风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操作方面主要存在的风险点。
个人资产状况证明材料的非真实性造成的风险。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个人征信信息库,可征信调查资料大部分都是由客户提供。如果客户经理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去逐一核实相关资料,就很难正确评估其偿还贷款的能力,这将会给我们的风险防范带来不确定性。
客户的诚信区分缺乏时效性造成的风险。由于自身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引起客户收入或资产的变化,这样其信用评级也应随之出现变化。而现行界定标准规定,并未对此类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从而使风险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及时实施,就可能出现风险。
内部管理造成的风险。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是监管不力,极个别客户经理在操作上也会有意和无意地对客户所提供的材料采取放任态度,睁一眼,闭一只眼,甚至串通造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制止,严肃处理,势必会给个人信贷业务也带来风险。[3]
四。加强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
个人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的部门。人员以及环节很多。对该业务的风险控制已不仅仅是哪个部门和几个人的事,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为此,商业银行要尽快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个人信贷风险,为实现商业银行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保障。[4]
(一)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要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将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战略和对应的风险管理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合理配置各类工作人员及其相关的支持系统,合理。准确地划分风险,建立上下统一的风险计量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增强全系统各个部门和人员风险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在清晰的管理目标下,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要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形成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夯实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基础;对不同风险确立特殊的风险管理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政策程序,恰当选择风险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组织和管理流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要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为防范和控制个人信贷风险提供保障。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基本政策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其中,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应包括:风险治理。数据与信息管理。风险组织与流程。组合管理。风险调整绩效考核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等政策。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内部的评级。信用风险缓释。信贷评审及授权。贷款产品及限额。信贷监控预警及资产处置和信用风险资本配置等政策,通过制定这些政策为有效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提供政策依据;市场风险管理政策至少应包括市场风险偏好。市场风险计量。市场风险限额。市场风险控制。市场风险资本配置。市场风险报告政策等,为规范市场交易提供依据。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操作风险的政策和标准;二是业务操作手册;三是部门操作风险管理标准,为操作风险的评估和强化内部公职提供基本准则。
(三)建立优化风险管理模式。
面对当前的信用环境,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自上而下条线垂直管理,以促进风险管理政策指令畅通,确保执行力的效率。市场风险应采取自上而下“集中管理,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组织实施对市场风险的识别。分析。计量。决策。处理。监督检查和报告。操作风险管理要实行一体化,建立集成性和相互关联工作体系,让所有参与者共同发挥作用。
(四)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实现风险管理的精细化。
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从简到繁的风险计量方法,如信用风险有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有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有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测量法,等等。不同的风险需要依据其特征使用不同计量方法,如信用风险需要专家经验判断,市场风险需要根据利率变化特性,进行情景分析,操作风险需要根据可控。不可控等风险特征进行转移。抵补。覆盖等。通过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使风险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高层管理者的言行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及其诚信水准将决定着整个系统风险管理文化发展的方向。起点和示范效应。因此,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确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原则,清晰界定风险管理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全面风险管理配备充足的资源。要通过分工明确的组织网络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通过相关政策程序进一步规范各项行为;通过开展普及现代风险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全员风险管理知识水平和职业操守;通过完善和加强风险调整绩效考核来正确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前移相关风险管理职责,从风险源头把控风险,大力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贷风险评价系统。
具体操作可以通过银行间的。乃至金融体系间的相互协作,一方面做好个人信用的记录,与此同时加速借款人信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传递,从而便于及时掌握借款人有关信用评级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鉴于多数借款人都属于本地居民,因此可以调动社会力量,从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个人供职机构。政法部门等搜集整理个人各方面信息记录,将这些信息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个人信用评级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能够极大提高银行个人信贷工作的效率,有效控制借款人因违约而造成的风险,银行工作人员可根据计算机以及网络中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对申请者作出是否对其放贷的决定,进而也简化了个人信贷手续,促进了个人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脉伏,成琴,葛大江。信贷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3-5。
[2]阎小波。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风险研究[J]。理论与方法研究,2000,(3):45-48。
[3]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75。
[4]徐振东。银行家的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30。
關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6337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7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