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来自于区域内乡镇企业的崛起。今天,西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同样离不开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共同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东西部乡镇企业实现新一论文网轮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要想提升乡镇企业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率,首先必须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目标定位。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既定的大前提下,乡镇企业的战略定位,包括了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社会责任定位。
关键字:乡镇企业;西部大开发;战略定位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以同志实现共同富裕分两步走“的大战略为理论依据,选择了一条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到有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转型时期,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造成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因此,在新一轮的西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中,应充分重视乡镇企业对区域内农民收入提高的贡献率及对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正确界定乡镇企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目标。
一。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据统计,1997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074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来自乡镇企业的增加值近60百分号,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38%来自于乡镇农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据测算,全国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增加或减少3.7%,就会影响GDP增加或减少1%;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每增加或减少2.7%,就会带动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增加或减少1%。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新增从业人员减少,从而进入了分化。改组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时期,适逢西部大开发正式启动,因而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乡镇企业如何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率。
由于国家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效应以及其它历史的原因,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80年到1994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差距扩大了近100倍。这一期间,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平均为48百分号,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29%和16.5%。90年代初,东部地区(12省市)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66%,中部地区(9省市)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24.7%,而西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区)产值只占全国的9。3%。造成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有:第一,自六五“计划时期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给予了政策倾斜,从而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如六五“到“八五“计划时期,国家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而使得这一区域内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同西部相比,能够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惠条件,尤其是区域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关联效应,无论从管理。技术。资金还是观念。意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二,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良好禀赋。再加之东部国有企业力量雄厚,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形成向周边乡村辐射。发散的格局,带动了区域内乡镇企业的崛起。第三,从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尽管从六五“到九五“期间,国家持续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投资,但这些产业的关联度不强,加之企业大都为中央直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因而难以为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分工协作的机会,限制了乡镇企业的拓展空间。
2.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从业人数的差异。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从1978年到1996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从2827万人增加到1.3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从区域间配置状况看,1996年,东部地区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62.2%,西部地区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为17.5%,东西部地区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比例上的差异,可用表显示出来。
表11995年东西部部分非农劳动力及乡镇企业工人平均工资
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元)
非农劳动力(万人)
劳动力(万人)
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占劳动力比重
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
江苏
413。84
353
1349
0。162
0。262
浙江
503。37
242
1035
0。158
0。234
山东
347。14
215
1877
0。059
0。115
广东
549。33
239
1383
0。065
0。173
陕西
313。82
61
730
0。015
0。0894
甘肃
370。00
34
872
0。002
0。039
贵州
250。00
31
841
0。001
0。037
云南
300。00
16
930
0。001
0。017
3.结构差异。首先表现在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快。目前,东部乡镇企业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两高一低产品(即高技术起点。高附加值。低能源一原材料消耗)。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方向转化。而西部地区,本着发挥劳动力。土地筹资源优势,加之发展起点低,因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次表现为,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大部分已进入集体产权改革的制度创新时期,新的产权制度。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和新的政企关系初见端倪,从而为东部乡镇企业新一轮增长打下了制度基础。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区域内人才。资金的短缺和观念意识的保守,多元化产权的主体严重缺位,因而在乡镇企业的财产制度上以及经营管理机制上,保留着传统的形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2]下一页
西部大开发中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226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2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