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银铜双本位货币政策
元朝时期,领土面积最大,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比拟。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银。铜两种。随着蒙古铁骑的东征西战,亚。欧。非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日益兴起,银。铜用于支付结算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和广泛,对后世货币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金属货币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在具体的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金属货币,如银。铜,就是确定货币为银。铜,以及银。铜每一个货币单位包含金属量。规定了货币的名称和等分,市场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银。铜也就能更准确地发挥计价流通的作用。进入流通领域的金属货币,可以区分为本位币(主币)和辅币。当流通中的金属主币,其磨损超过重量公差,则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
(二)本位币本位币是基准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本位币是特殊的通货,能衡量一般货币或者一切商品。历史上出现的本位币,有金。银。铜等金属本位币,也有纸币本位币,如元钞。美元等。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
(三)双本位币银铜双(复)本位制下,银和铜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在社会进入急速发展时期,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急速提升,不发行足量的货币会导致通货紧缩,最终制约经济的发展。双本位币虽然克服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的缺陷,但是违背了价值规律,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官方的银铜比价与市场上银铜的比价平行并存,官方比价弹性小,市场比价弹性大,当市场比价发生变化而官方比价没有及时调整时,就会引起银铜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充斥市场,久之,市场上实际只有一种货币在流通。
可见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能控制住这个国家的命脉。但关键不在于本位币的选择,甚至不在于是否实行双本位币,而在于国家自己控制住货币的发行权。
二。元代的货币政策
(一)元朝建制模式传统模式建制的王朝,版图最大者为唐朝,其边疆控御模式为羁縻―册封“,为其后历朝所继承。发展和演变。边疆区域在此种模式下,自身属性导致两种不同的发展。一经土官。土司与改土归流“而逐渐内地化;一始终未能在当地建置土官。土司,于是长期停留在羁縻―册封“的层面,而后逐渐独立发展,并逐渐转变为中原王朝的敌对平等国家,虽然表面上纳入朝贡体系“之内。
元朝的国家建构不同于秦汉。秦汉开创了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体系这样一种模式,以后历代皇帝只是在一点点扩大与修正。元代中国的重新统一“,其国家建制不在秦汉认知的框架内,而是有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建构模式,即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此一模式萌芽于辽,发育于金,定型于元,发达于清。元模式直接催生银铜双本位币制等不同于以往朝代的产物。今见,长城与黑河―腾冲线(为郡县制区域的边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标识出以雨养农业为生存基础的汉文明与古代中国各种其它人群的文明,两个文明的分布界限也昭示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两种不同的国家建构模式。我们不能只把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汉模式的国家治理目标,作为理想和唯一,而不去充分认识,元代国家建构模式及元代的独特历史地位。著名学者姚大力,会问那一大半西北领土我们还要不要?“
(二)重农重商元世祖忽必烈及后世统治者极重农桑,采取派驻劝农司。兴修水利。推广农业先进经验和技术(编辑出版农桑辑要)。政府组织发放农具种子以及减轻农民税赋等措施。农业经济在云南和汉文化各边缘地区都得到了发展。棉花种植从汉地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大范围推广,这直接改善了普通国人的日常生活水准。在此之前,棉织品曾经长期是进口的奢侈品。富人尚可穿丝绸,穷人只能以麻布作为衣料。元代又不抑商,像农牧业。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制磁业及其他手工业在大范围和平环境中稳定发展迈进,极大地有别于历代中原王朝的传统政策,其商业国内外。全方位发展极为繁荣。元史?食货志。元典章及其他众多史籍概括元政府行为,有鼓励通商。减轻商税。保护商道安全。维护商贾资财。加之前代工商业。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欧。亚。非等诸国诸民族接踵来华,元大都中外珍奇荟萃。商贾云集。中国的东西南北都形成了商业发达区,偏远的漠北草原城市――和林等地都有粮食市场。在元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为数众多。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人功不可没,他们开店坐肆。跋涉贩运,足迹遍于大江南北之区。边疆偏僻之域以及沿海港口岛屿。商业网络发达,商业市场增多,中小商业经营者增多,人们的商业意识空前浓厚。各项政策施行,众多农牧业和手工业产品开始商品化,就连不少土地也拿来进行商品生产经营。茶叶种植业。桑棉种植业的商品生产也引人瞩目。至于景德镇瓷器。松江棉布。杭州丝织品。福建荔枝生产的商品化更为突出,名播中外。色目大商人及其他人往来丝绸之路。钦差道。波斯道。海道来对外贸易。银铜双本位货币政策满足了各方各层的现实需要。
(三)银铜货币到纸币金银铜铁盐由政府直接经营。和唐朝一样,随着对内对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元朝货币大量流入流出。元朝币值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如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钞,并制定通行条例),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当时的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觉得不可思议,他的游记写到纸币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拒绝支付使用。。。。。。用这些纸币,可以买卖任何东西。同样可以持纸币换金条。。。。。。“
(四)银铜双本位云南银矿在向中国市场供应白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代产银之所,在腹里。辽阳。江浙。江西。河南。陕西。云南诸省),贫银的中国足以实行银本位的货币政策。但中国历来与这个世界的贸易体系或主动被动,密不可分。元代银铜双本位货币政策在中国货币体系变迁中起到了重大的过渡作用(元代产铜之所,在腹里。辽阳。云南三省)。
南宋时南方经济非常发达,之后元朝更有空前的东西方贸易。元惠宗(明称元顺帝)在徐达攻打大都,不组织抵抗便离奇出走后,蒙古族逐渐退出中原政治历史的舞台,连同银铜双本位币等很多政策从此落空。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建国并发行辖区范围内的各种货币。明朝建立后,北方修筑封闭的长城防线以应对蒙古铁骑,之后国家确立银本位币。
三。当前货币政策的思考
货币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产生,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能保证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国际货币制度到近代比较规范,这取决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现实需要。国际货币流通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的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国际范围内,各国各地区或自发地或协商谈判调节,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就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国际仍流行的布雷顿森林体制,将各国政府的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个人以为,要尽早确立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地位。
元代银铜双本位货币政策
元代银铜双本位货币政策【304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