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们甚至用美国病“等词语来专指美国的毒品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对充当社会新生力量的高校学生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其观念却创造了一个对大学生吸毒现象更加包容的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针对该问题从文化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得到高校及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毒品问论文网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们甚至用美国病“等词语来专指美国的毒品问题。然而更加令人担忧的却是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愈演愈烈。本应该是充当社会新生力量的高校学生竟也成了青少年吸毒队伍中的主力军。预测未来研究“(MTF)于2011年发布的最新调查研究对1980年到2011年美国大学生使用毒品的趋势做了如下分析:从1980年到1991年,使用任何种类毒品[1]的大学生从占调查总量的56百分号曾经降到了29百分号,而到1998年则增长到了38百分号,一直到2011年仍然维持在38百分号[2]。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1980年到2011年,美国有29百分号到56百分号的大学生吸毒。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了美国大学校园中这一现象的出现?本文便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文化角度[3]加以分析。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源起:熔炉论“的破产。
在谈起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这一术语的源起之前,我们不得不回忆一下曾经一度在美国社会十分流行的熔炉论“。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老的移民“和战后源源不断的新移民“使得美国社会的种族差异愈加明显,以至于费城坦普尔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学系主任莫莱菲·阿桑蒂说:从前的美国是欧洲民族的缩影,今天的美国则是世界的缩影。“[4]美国从一开始就一直在探寻着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时在一片土地上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克雷夫科尔的美国农民札记一书最早提出了熔炉论“的思想。他认为:与植物的生长受到一定的环境制约一样,人的生长也必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而美国的环境将会使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移民熔化成只具有一种文化品质的人[5]。1893年,特纳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学说“。边疆对于美国历史的重要性就在于:是美国人对于西部边疆的开发,才使得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人逐渐融合成一种混合的种族。边疆学说“又为20世纪初的美国化“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这场运动提出美国是所有欧洲民族??融化和再生的伟大熔炉。“新移民要想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必须完全。彻底地忘却??与出生国之间的一切义务和联系。“[6]而1909年移民美国的犹太裔作家伊斯雷尔·赞格威尔的名剧熔炉,最终使得熔炉论“得以广泛传播。
从以上人物及其代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熔炉论“
就是追求美国文化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的基础只不过是盎格鲁_撒克逊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准则。然而随着美国社会的文化日益多元和复杂,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文化却无法将所有的这些异质文化完全融入到自己体内。就像朱世达所说的,虽然黑人也说英语,也信仰白人的基督教,但他们仍然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并没有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7]。美国移民的同化危机促使了熔炉“理论的破产。
于是人们渐渐将目光投向了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社会结构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弊病逐渐暴露,新兴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被当做治疗当时病态的美国社会的一剂良药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本质。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各种族不必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要通过对不同群体间差异的尊重和包容,减少交流中的摩擦。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原来被忽视的群体及其文化不再被排除在所谓主流文化之外,人们反而对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包容。人们放弃了对绝对平等。普遍道德和永恒价值的追求,转而承认差异。这就意味着多元文化主义“开始对原有的普遍道德开始进行解构,形成道德相对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美国人类学家斯毕罗,他认为描述性相对主义“。标准相对主义“和认识相对主义“构成了文化相对主义的三种形式。由于文化是多元的,而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因而多元的文化便造就了人的品质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道德衡量标准的多样性。在描述性相对主义“的基础之上,斯毕罗继续提出了标准相对主义“_既然道德因为文化的多元而呈现多样化,那人类社会便不可能存在什么普世价值,因而我们在评价一种文化的时候,就不能以某一种价值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同样,既然不存在普遍的价值标准,那么对于任何行为方式。任何习俗,就不能用这个文化之外的善恶标准来评价。这就是斯毕罗提出的认识相对主义“。他不仅承认文化的多元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还强调不存在人类统一的人类思维,甚至反人性。
从文化相对主义对普世道德的解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多元文化主义“,其实是以美国传统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哲学基础的。而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观念一直都是传统的WASP(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文化的灵魂,其立国之本独立宣言与宪法也多次提及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并不是反传统的,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不要求将所有的种族文化进行融合,而是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宽容和理解。看穿了这一点,便看到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质,即它并不意味着对美国传统文化做颠覆性的改变,只是进行实现方式上的改变。然而手段若在转换过程中没把握好度,那么看似积极的手段可能就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美国大学校园内长期普遍的吸毒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多元文化主义与大学生吸毒。
多元文化主义“实为让美国传统的追求个性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普及到更为广泛的对象中去,而大学校园则是一个拥有着足够广泛对象的浓缩版社会。在这里,有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有白皮肤的孩子和黑皮肤的孩子,有来自信仰基督教家庭的孩子和信仰犹太教家庭的孩子。当这些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同时聚集到同一个地点进行交流的时候,不发生摩擦的几率为零。这时,受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影响的学校教育则会告诉他们,要学会理解。宽容。尊重,因为文化是多样的,所以没有普遍的价值和道德标准。这样的教育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促进主流群体的学生对少数族群学生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美国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文化狭隘。民族狭隘的弊端。
然而,多元文化主义指导下的教育还会产生另外一方面的结果,那就是导致美国社会原有的新教伦理道德被一代青年学生彻底抛弃。他们开始蔑视父辈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嘲笑新教伦理中所提倡的储蓄。节俭。责任,转而崇尚奢侈和及时行乐,使消费。享乐。无限度的追寻自由成为20世纪70_80年代美国社会和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那个时代反文化的代表嬉皮士运动“。他们鼓吹所谓的幻觉GM“,利用吸食毒品后产生的感觉来看清美国社会的真面目。因为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在理论。概念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独立见解,便以标新立异的行为,在社会潮流中扮演急先锋的角色。一批批大学生响应嬉皮士运动“的号召,为了追求个性自由,而选择借助毒品去寻找一种虚构中的伊甸园。许多人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纷纷留起了长发,穿起了奇装异服,当然也吸上了毒。如上所引述,20世纪60年代末,使用毒品的大学生竟然占到了56百分号。随着各种社会运动的偃旗息鼓,这代青年学生所提倡的道德和价值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被保留下来,影响至今。
多元文化主义“不仅制造了这批毒品使用者,更为可怕的是,它还创造了一个对大学生吸毒现象更加包容的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吸毒者不会再被看作是异类,吸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且被诸如披头士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大加鼓吹和宣传。假如一个大学生无意发现你的室友是一个瘾君子或者同性恋者时,他不会再投以异样或歧视的眼光。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潜在弊端的逐步暴露,不断有人出来对它进行口诛笔伐。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芝加哥大学教授艾兰·布鲁姆,他在其著作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对大学校园自由化的倾向展开了深刻的批判[8]。他认为这个年代所提倡的开放和包容反而导致校园里遍是诋毁传统文化价值之声,处处弥漫着文化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学生只沉浸在自我的行为模式和道德标准之中,开放最终却导致了学生心智的日渐封闭[9]。布鲁姆的观点虽然是对WASP传统文化作为普世道德的一种维护,但的确揭示了美国大学生吸毒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文化根源。因多元文化主义带来的大学生吸毒问题,虽然逐渐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忧虑,并开始大声疾呼恢复宗教文化传统,然而看看六七十年代嬉皮士的文化运动所标榜的摇滚乐。性开放和吸毒已经在当今的美国具有普遍性,而其中的某些文化因素已经成为美国大众主流文化甚至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摇滚乐),至于毒品更是成了美国社会的一颗毒瘤。此时,我们就会明白文化对美国人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
注释:
[1]任何违禁药品包括以下药物的使用:大麻。迷幻剂。可卡因。海洛因或者其他麻醉毒品。安非他明。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安眠酮(1990年解禁)或者没有医生处方的各类镇静剂。
[2]L。D。Johnston,P。M。OMalley,J。G。Bachman, JohnE。Schulenberg,MonitoringtheFutureNationalSurveyResultsonDrugUse,1975-2011,Vol。II:CollegeStudentsandAdultsAges19-50,Table9-2andFigure9-1
[3]20世纪50。60年代,曾一度在美国社会几乎销声匿迹的毒品再次沉渣泛起,并且在70年代末达到顶峰。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民主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嬉皮士文化的兴起等等,就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也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说多元文化主义重新登上美国的历史舞台与毒品在美国的再度复兴在时间上有着一致性。所以,本文中所说的从文化的角度主要是指从美国多元文化的角度对大学生吸毒问题进行探析。
[4]王缉思。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119页
[5]J。H。J。DeCrevecoeur,LettersfromanAmericanFarmerandSketchesofEighteenth-CenturyAmerica,NY:PenguinBooks,1983。p70-71
[6]J。Weinstein,AmbiguousLegacy:theLeftinAmericanPolitics,NY:NewYorkPress,1975。p128
[7]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4-105页[8]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还可参看:罗杰·金巴尔的有终身教职的激进分子:政治是怎样败坏了我们的高等教育的;丁尼希。苏瑟的不自由的教育:大学校园内的种族与性别问题;查尔斯·斯凯的空心人:高等教育中的政治与腐败。
[9]A。Bloom,TheClosingofAmericanMind,NewYork:NewYorkPress,1987,p25-45。针对布鲁姆的这一观点,劳伦斯·勒温在其著作TheOpeningofAmericanMind中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多元文化意味着开放。平等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英]A。布洛克,[英]斯塔列布拉斯。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中国社会科文献情报中心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2]HarrisonG。Pope,Jr。,MartinIonescuPioggia,KimberlyW。Pope,DrugUseandLifeStyleAmongCollegeUndergraduates:A30-YearLongitudinalStudy,AmJPsychiatry,2001
[3]L。Lawrence,TheOpeningofAmericanMind,BeaconPress,1996
文化视角下的美國大學生吸毒问题【405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