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4531字】

时间:2023-06-17 08:59来源:毕业论文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4531字】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256-03

一。武汉城市圈旅游业概况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论文网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2013年,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联合体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5630。69亿元,占湖北省GDP比重为63。36百分号。面积不到湖北省32百分号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53百分号的人口。63百分号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如表1所示。

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湖北省的旅游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武汉城市圈拥有已经开发或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226个,其中建筑与设施112处,水域风光46处,生物景观32处,地文景观21处,遗址遗迹14处,气候气象景观1处。武汉城市圈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预备名单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旅游景区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分布情况。2012年,武汉城市圈接待旅游总人数20460。83万人次,占湖北省的59。32百分号,实现旅游总收入1747。87亿元,占湖北的66。47百分号。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如表2所示。

二。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据武汉市旅游局发布的武汉市旅游统计信息显示:2013年,武汉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同比增长21。06百分号,占武汉市GDP经济总量的18。67百分号,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7183。4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5百分号,旅游外汇收入91431。03万美元,同比增加7。30百分号。武汉旅游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相较于杭州。西安等旅游业发达城市而言,阻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运行和管理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汉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业现状及优劣势,为政府职能部门科学的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一)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政策优势: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战略的指引

武汉市建立了促进现代旅游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把打造大江大湖新花城“。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壮大旅行社实力等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下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以来,武汉市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形象有很大的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宣传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2。区位交通优势:陆水空三位一体“齐头并进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地区首个4F级机场,现有两座运行中的航站楼,分别为T2航站楼和T1航站楼,T3航站楼正在施工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2013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大关,达到1502。6万人次。

3。旅游资源优势:旅游特色较为鲜明,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统计,武汉市拥有旅游资源一百八十余处,其中地文景观14处,水域风光类16处,古迹与建筑类84处,民俗风情类31处,购物类18处,生物景观类14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有黄鹤楼。东湖风景区。归元禅寺。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址红楼。武汉长江大桥。汉口江滩等。近郊的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木兰天池。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武湖生态农业区等也初具规模。武汉旅游资源景观类型丰富。内涵深厚。景象组合地域集中。

4。科教优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

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武汉被称为大学之城“,其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其在校大学生人数,更是居全国城市之首。2013年武汉市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万左右,稳居全球高校大学生数量首位。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底,湖北省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120所,其中本科高校67个。高职院校53所,这120所高等院校中分布在武汉城市圈8所城市的占到了82百分号。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加强旅游专门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武汉旅游业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武汉市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整体素质较强,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更为深刻,对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十分有利。根据武汉市统计局年度资料,武汉市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百分号,一般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百分号以上,高级导游24人,有19人在岗,中级导游136人。(二)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劣势

1。旅游投入不足,旅游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指导思想。尽管武汉市也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发展旅游业,但相比地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大手笔的城建投入,旅游业的投入仍然杯水车薪,与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不匹配。武汉市旅游业占武汉市GDP经济总量的18。67百分号,并不是支柱性产业,在全市三产中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还很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旅游业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

2。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性不强,旅游资源掠夺性开发和破坏严重

有大江大湖大武汉美称的江城武汉其山水旅游是武汉市旅游的特色和城市名片之一,但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整体性规划,片面的追求开发速度与游客的数量以提高经济收入而进行粗放式开发的现象严重。同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也不强,以武汉市湖泊资源为例,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初,中心城区共有35个主要湖泊,总面积为95004。48亩,到目前已有8个被填占,实有湖泊27个,面积为899967亩,面积减少了5。35百分号。因此,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本质不相符。

3。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低

武汉市大量景区分属于省市区旅游。园林。文化。宗教等部门管辖,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使得旅游业管理协同性不强,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主管部门在部门和区域协调及行业管理中遇到的阻力较大。从现状来看,首先,很多景区已是多年来没有发展的老景区,且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由于政出多门。分头管理,对打造旅游精品。整体包装宣传等都是极为不利的。再次,水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对涉水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实现水体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上种种问题对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是十分不利的,更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不一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武汉两型社会“的发展。

三。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武汉市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必须探索出一条实现武汉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社会效益的统一。以两型社会的建设来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使两者良性的互动和有效地循环。

(一)将旅游业作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

武汉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旅游业是契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认识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将旅游业作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以推进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同时,运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思维,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方法谋划旅游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为其他行业。地区发挥示范效应。

(二)科学进行旅游规划,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有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武汉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武汉旅游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统筹规划两型社会“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此外应大力健全包括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科学管理。旅游经营企业管理规范在内的系列法律法规,在现行的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等与武汉旅游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武汉旅游资源的特点补充制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与此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阻碍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并进行法律制裁,以防治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意识。

(三)理顺管理关系,整合旅游资源

在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进程中,要始终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打破只顾小部门。小团体既得利益的局面,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发挥政府行政管理和市场干预的能力,要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文化。园林。宗教等部门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旅游管理和开发的强大合力,这样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促进两型“旅游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重组和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盘活资产,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组建大型旅游集团股份公司,增强本土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四)杜绝掠夺性和破坏性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引导旅游项目合理开发并对旅游项目开发中掠夺性和破坏性问题实施严格的处罚。坚决杜绝诸如填湖等破坏性行为。针对旅游环境的治理问题,可通过一些工程建设来进行。一是完善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保护生态平衡;二是构筑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功能强大的城市绿化系统,形成绿色保护屏障;三是搞好三废“的处理工程,真正给旅游者一个洁净的环境;四是利用新的能源,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景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和谐发展,才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

(五)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

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我们应摒弃以往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以集约型增长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来构建新的旅游产业结构,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旅游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实行环境收费和环境税(绿色税),提高排污收费水平,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旅游业节能减排,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六)全面实施绿色工程“

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包括指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服务)和绿色消费。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产品的推出都要符合绿色环保标准,旅游经营和服务应该符合绿色环保标准,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也要体现出环保节约的绿色消费,从旅游生产到旅游消费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树立生态意识,特别要强调旅游者的绿色文明消费,主要是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应树立环保意识。节约观念,使旅游者自觉参与到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中。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防止急功近利的行为。在发展武汉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方案。措施,使得武汉旅游业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其旅游业做大做强。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453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6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