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走向
是农业大国,男耕女织,耕地务农是大部分农民,也是我们大部分居民的生存的基本方式。世异时移,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给所有人的精神洗礼,一切都不一样了:土地资源是固定不变的,是有限的。而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和发展,新的论文网生产方式不断的更新变革,比如插秧割稻,打谷晒麦这之前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力,而随着各种机械的使用,并不再需要过去那么多人力的投入。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自身都发现了这一点,也都主动或者被动的适应了这个现实,并且努力的改变或者被改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简析
从曾经的8亿农民到2014年的6亿农民,总人数的递增而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可以看出整个经济形态从使用资源较多的农业经济转向了用地较少的工业,商业经济和各种形式的其他经济。2014年底,中国劳动力共有40506人,其中外出就业1586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百分号,其次,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为22629人,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走向有很大的变化,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是以下几种:
1。走出农村:走出农村也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可以在沿海以及东部工业发达地区打工,谋求一份工作,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位,一般能获取比务农高的收入;也有少部分农民选择在城市创业,做些生意。
2。留在农村:一是政府吸引外部资金过来投资建厂,当地的农民除了务农之外可以进入工厂上班;二是发展自己的特色,把自己外销,挖掘所在村?f的内涵,或者发挥文化特色,或者着重特殊的植物,或者依傍地理优势等等。
这些方式都各自有自己的利弊。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之利弊分析
1。大部分走出农村的农民成了务工者:初到城市,由于文化差异只能做些建筑施工,道路,建设桥梁,卸货搬运等体力劳作,或者从事餐饮娱乐服务生或保洁员等简单工作。这些工作工资不高却很辛苦。而发展到现在,由于教育本身比较偏重理论的一些问题,变成了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的民工荒,各种熟练技工的需求大大的高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甚至高薪求熟练技术工人还求而不得。农民工越来越被城市需求,但是由于大城市落户制度的问题,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辛苦一生也许也不能享受到自己为之奉献的城市的福利制度,安全系数,医疗都得不到保障,一位建筑工人曾经在城市打拼几十年,他会昂扬的指着灯火辉煌的大厦告诉别人,这个是我们当年修的,那座也是我们建的,而到后来,他会回到农村,过上曾经的生活。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这样的人生,少小离家老大回。青壮劳力的大量外出,农村只余老弱病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比如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的问题,都是祖国的花朵,还只是少年,父母都建在却要承担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成长。极少部分创业的农民工或许能成为城市真正的一员,但是毕竟比例太少,不足以影响格局。
2。留在农村的农民:便是大家所言离土不离乡,一是政府招商引资,可以引进一些企业来建立工厂,不仅能创造就业岗位,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传统的农村会有新的变化。然而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却总要付出一些代价,企业毕竟以盈利为目的的,无利不商,如果一个乡村没有有利可图的地方,自然无法吸引到企业来,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也许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部分企业带来环境的破坏,一条清澈的河因为上游建设了一家造纸厂污水直接排放整条河全部成了污水,而后无人在意,持续几十年至今。一整个村庄的稻谷因为新建立的工厂产生的滚滚废气颗粒无收。意料之外的结果让人步步惊心。
二是发展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本地特色包装好,发展好,让农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或者更多形式的产业,就地异形。以城市为客源。农民往城里走了,城里的人也奔向农村,钢筋水泥的世界并不都是美好,互通有无。现在很多省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很蓬勃,周末的假期各种农家乐热火朝天。不用背井离乡,可以一边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一边过的越来越好,而乡村的土地本该郁郁葱葱,而不是钢筋水泥和厂矿林立,便是所谓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然乡村旅游现在还发展的不成熟,有很多村庄也许围了一小块地方,挖个沟,种点花,没有好好的打理,便开始打着旅游地的幌子圈钱了。不过相信随着竞争和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会走上比较好的道路的。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管是出门打拼还是留在农村发展自身,都给了我们展示了无数可能,虽然现在还没有走到美好的那一面,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希望,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方式。政府的支持,每个村庄人自己的努力,路上也许布满荆棘,但结果总会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会越来越好。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走向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走向【191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