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差距不断增大,三农“问题逐渐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直指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的突破口在于有效解决农业问题,农业经济的现实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论文网和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经济经营和管理人才,这对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农业经济学课程特点和学科特色,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色
农业经济学“课程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运用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国内不同区域农业的演进规律。空间布局。投入产出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区域性
受市场经济。自然资源条件。资源禀赋的影响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如东部地区重点围绕国际市场和城镇需求发展效益农业,中部地区定位于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主产区,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带和块状生产布局。此外,国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各地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中度。针对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发展现代农业应依照不同区域的要素资源状况,突出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采取不同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因此,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与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结合,在方法应用上也可与区域产业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
2。综合性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演进和空间布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内涵和外延较为广泛,如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农业产业组织问题。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优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必须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种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因此,农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农业经济相关问题的发掘与解决,都体现出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3。实践性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综合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农业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问题,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十分丰富,要深刻领悟其理论,必须深入农业经济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实践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学习方法,脱离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因此,农业经济学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特点。
二。农业经济学的教学方法
在农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还牵涉到学生对农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农业经济理论去解决三农“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知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知识讲解和传授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教师传授更多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主要有灌输式讲授。启发式讲授和画龙点睛式讲授三种方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以及知识体系。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应注重设问。提问。案例引入等方式的采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法在形式和课堂教学法基本相同,但在内容的设计上有所差异,它是把农业经济学分成几个专题,针对某一个专题知识,安排一次讲授。专题讲座法具有占用时间少。形式灵活。针对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等优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农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涉及到农业经济学的某一理论前沿时,就邀请在这一领域内具有较深研究的国内外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在中央出台有关农业的政策后,就邀请专家学者对中央有关农业的政策进行深刻剖析,以加深学生对理论和政策的认识。
3。研讨法
研讨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的教学方法,如有关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工问题的教学,运用研究法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这些领域的问题理解更深刻,由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和借鉴,并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从头到尾由教师组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回答,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讨论不断深入下去。如笔者在讲解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组织形式的过程中,先要求学生阅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材料,然后围绕材料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然后由笔者进行总结分析。
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信息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它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两者相融合,在农业经济问题和政策的教学和研究中非常实用。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个案,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除了首先要明确通过案例分析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外,还应注意案例本身要内容真实,并包含一定的经营管理问题。案例分析可分为描述评价型和分析决策型两类。描述评价型是描述农业经营主体或决策主体解决某一问题的全过程及其实际后果(成功或失败),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农业经济理论,对案例的成功或失败做法进行事后分析,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分析决策型是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农业经济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学习的要点,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数目。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农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回答问题,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通过精选一些经典论文,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找一些学生来讲解,笔者在全班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保障
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意向比较系统的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仅要吃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经常阅读文献资料。学术期刊。报刊杂志,对本学科或课程当前要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把学科理论和经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传授学生有用的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都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参与,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注定要失败。实际上,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加大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逐渐把新方法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逐渐适应;二是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中,提出教育教学方法的意见,甚至从自身需求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教学形式,逐渐被教师采纳运用。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3。配套推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是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保证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离不开课程考核方法的变革,课程考核方式应主动和课程内容。教学方式配套。应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平时自学。查阅文献资料。课堂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因素。在期末试题中,应加大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比重。
关于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關于农业经济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思考【3566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