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拜占庭帝国农业史与其国家兴衰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历来学术界对拜占庭帝国兴衰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无论是在政治史。军事史等领域,还是在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学术成果问世。本篇论文将从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史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其国家兴衰的内在原因,从中可以透视出农业发展与国家论文网兴衰尤其是大国命运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早期拜占庭帝国时代
(一)君士坦丁时代
恢复经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是君士坦丁时代君主们大力推行的政策。自3世纪危机“以后,地中海古代经济生活迅速瓦解,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贵金属货币逐渐消失,许多城市的商业活动都倒退至以物易物的状况。当时最显著的经济特征是人口锐减。灌溉系统崩坏。耕地荒芜。晚期罗马帝国的内战使帝国陷入混乱,恶劣的政治环境破坏了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上层军事将领和政客们乘机聚敛财富的行为和国家官吏的普遍贪污腐败不仅侵蚀国家政治和经济机体,而且扩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激化了他们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
正是在普遍的危机中,君士坦丁时代的皇帝们大力支持新型的隶农生产形式的发展,推动盛产谷物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地区多种农业经济形态的活动。当地长期存在的诸如永佃制和代耕制等形式的自由小农租种土地的制度使得隶农和自由小农的人数迅速增加。人身的部分解放和农民对相对独立的小农经济利益的追求激发了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活跃了农村经济,从而为拜占庭帝国渡过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帝国工商业兴起,一方面,农业生产为城乡工商业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原料,另一方面,城乡经济交流的加强和国内商品市场的形成也为国际商品贸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使君士坦丁堡的商业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君士坦丁时代是早期拜占庭国家在剧烈动荡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革,努力探索在困境中求发展,从危机中找出路的历史时期。应该说,这一时期以君士坦丁一世。塞奥多西一世和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为代表的拜占庭皇帝初步解决了拜占庭国家形成初期面临的各种难题,确定了拜占庭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奠定了中世纪拜占庭社会演化的基础,基本上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的至关重要性已经显现无疑。
(二)查士丁尼时代
与君士坦丁时代相比,查士丁尼时代面临的问题略有不同。虽然拜占庭帝国暂时摆脱了危机的困扰,但是以查士丁尼一世为代表的皇帝们仍然需要找到适合拜占庭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模式,查士丁尼就力图在旧体制的框架内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罗马民法大全中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力图以法律形式稳定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如工匠的后代只能世代作工,农夫的儿女必须永远务农,隶农则世代固守在土地上,农村的邻里之间负有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国家税收的义务等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上述规定对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正是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拜占庭人从中国引进育蚕技术,促使拜占庭帝国从此发展起自己的丝织业,在科林斯。伯罗奔尼撒半岛形成了几个丝织业中心,它们又成为中国育蚕丝织技术西传的中继站,而欧洲也从此开始了其丝织业的历史。与丝织业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手工业,贵金属加工。兵器生产。珠宝首饰制作等都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拜占庭民族产业。
二。中期拜占庭帝国时代
(一)伊拉克略时代
该王朝统治时期,成功地推行了军区制改革,加快了帝国社会组织的军事化进程。由于拜占庭军事和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小农经济获得了发展,增强了帝国实力。军区制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兵阶层,他们与小农并存,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拜占庭国力。稳定形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军区制改革加速了拜占庭国家组织的军事化。
为了解决中央政府财力不足的困难,伊拉克略王朝便采取以田代饷。建立军役地产这一措施,促进农兵阶层的形成。军役土地制是军区制最终形成的关键,因为军役土地制造就了一个农兵阶层,他们成为军区制的基础。不论何种兵种军阶的士兵都把经营军役田产的收入作为他们支付军事开支的经济来源。他们定居在其部队驻守的地区,平时经营田产,军区将军以下各级官兵自给自足。自备兵器装备。战时集中起来作战。在服役期(一般为15年)内,其土地不可剥夺,享有免税权。这种士兵田产“一旦颁给士兵,即可永久占有,士兵可自由处理,可以买卖,也可以赠送他人,还可以将田产连同军役义务一同转给继承人。拜占庭士兵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履行兵役义务。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军区制的推行和农兵阶层逐步形成,小农阶层也因而得到发展,这个阶层的兴衰对于拜占庭历史的演化影响深远。拜占庭国家是农民占主体。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农业社会,因此尽管由于其具有特殊地理位置而是拜占庭工商业收入可观,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经济的盛衰决定拜占庭国力的强弱。6世纪后半期,由于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小农大量破产,纷纷逃亡,弃荒耕地日益增加,特别是在战事最频繁的小亚细亚地区,昔日盛产谷物的田地被战火夷为荒野。军区制为小农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军役土地制实际上造就了一个负有军役义务的小农阶层。当农兵的长子继承其父的军役义务和军事田产后,其他的儿子便补充到负有军役义务但不从军作战的自由小农中。因此农兵和自由小农并肩兴起,两者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没有本质的差异。小农阶层在军区制带来的相对安定的环境中,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不断壮大。由于小农经济的恢复和兴起,拜占庭国家税收大幅度增加,财政状况根本好转。(二)毁坏圣像运动时代
阿莫利王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军区制改革的政策,建立新军区,引进新移民,并凭借不断增强的国力加强边防建设,抵抗外敌侵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生活安定繁荣。根据这个时期拜占庭农村普遍使用的农业法,我们了解到拜占庭农村生活是以村庄为基本单位。村庄内以农民住区为中心分布着生活区域和生产区域,前者包括各种生活设施,后者包括多种生产设施,还有羊栏。马厩等家畜区和公共用地。村庄是纳税的基本单位,同在一个村庄的农民们共同承担纳税义务,同时拥有使用弃耕农田的优先权。国家通过立法杜绝土地荒芜,以强制村庄集体完税来保证财税收入。在一定的税收年度期间,政府测定的地方纳税制度是固定的,因此解决弃耕土地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耕用荒地。这就是拜占庭农村特有的税收连保制“。农民以份地“的形式耕作农田,农民份地之间以沟渠“为界。公共土地则为村民共有,分散在村庄周围,用于放牧和砍伐生活用材。政府每3年进行一次农村土地清查登记,以确定税收额度。在此期间,村民对变更的土地进行重新划分。这个时期,拜占庭农村中似乎不存在不劳而获的地主和控制依附农民的地主,这种情况显然与同期西欧农村中普遍发展的庄园制和领主制有极大区别。农业法在拜占庭农村中被广泛应用,这说明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在拜占庭帝国中期历史上比较发达,成为拜占庭帝国强盛的基础。
(三)黄金时代“
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指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该王朝统治的近200年期间,拜占庭帝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强盛,被后人视为帝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为扩大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瓦西里二世颁布立法,保护农兵和小农。为了使小农摆脱困境,他不顾大
贵族的反对,强制推行税收改革,大幅度提高贵族税收额度,为无力纳税的小农减免税收劳役,使拜占
庭国力和军事实力大为加强,也为他进行对外军事征服与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削弱日益发展的大土地势力,保护小农及农兵利益,马其顿王朝的皇帝们采取措施限制大地主的土
地兼并,一方面保证小农使用土地的优先权,规定小农及其所在村社享有优先购买。租用田产和农舍的
权利,要求过去30年期间以任何方式得自于农兵之手的军役土地必须无条件归还其原来的主人。另一方
面,严禁大地主以任何方式――包括遗赠。捐赠。购买和承租等――接受贫困小农的田产,996年为此
再次颁布法令。当然,这些法令具有瓦解地方分裂主义,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义。
三。晚期拜占庭帝国时代
(一)衰落时代
随着军区制在全国的推行,其内在的深层矛盾逐步发展,在以大地产主为核心的军事贵族悄然崛起的同
时,以农兵为主体的小农阶层遭到侵害。拜占庭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打击,
特别是随着占有大地产的军事贵族迅速兴起,小农经济瓦解的过程大大加速。大地主利用小农破产之机
,以提供庇护权为借口吞并小农土地,并对小农的自由权利实行控制,迫使小农人身依附于大地主。11
世纪以后,小农阶层日益沦为大地主的农奴。虽然马其顿王朝的皇帝认识到保护小农对于维护统治的重
要意义,也采取立法措施限制大地主的扩张,但是,却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击大地主,因为皇帝
们在发展军区的同时必须借重大军事贵族的政治势力,维护其在地方的统治。打击大军事贵族就意味着
削弱军区制,小农经济也难保存。特别是在大地主贵族势力已经相当强大的情况下,对大贵族的真正打
击就等于取消军区制,以农兵为主的小农亦将同归于尽。因此皇帝的立法并未得到贯彻,而皇帝们对小
农经济的瓦解也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到11世纪,随着军区制的瓦解,拜占庭国有小农几乎完全消
失。
由于军区制被破坏,以本国兵源为主体的农兵日益减少,拜占庭帝国被迫大量使用雇佣兵,进一步加速
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二)尼西亚流亡时代
在拉斯卡利斯王朝的各项改革中,首先全面实施旨在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牧工
商各业的税收,免除过去因天灾人祸拖欠的税款。朝廷采取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改善农业和畜
牧业的生产条件,实行优惠政策,调动农牧业的积极性。为激励民众生产热情,皇帝们亲自下田耕作,
建立皇帝示范农庄,并亲自经营农。牧。渔。园艺业。尼西亚的农牧业迅速恢复繁荣,农民积极投身生
产,使尼西亚成为东地中海和小亚细亚地区最富裕的国家。
(三)帕列奥列格时代
政治混乱加剧了国家经济的崩溃,特别是农业经济在内战和外敌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几乎被完全摧毁,帝
国赖以生存的农业税收全部丧失,传统的以谷物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国内贸易完全消失。尼西亚帝
国时期一度恢复的军区制再度瓦解,不仅由于外敌侵蚀,土地资源急剧减少,使国家无地用来屯田;而
且由于居民逃亡,人口大量流失,使国家无人用作农兵。一度成为拜占庭帝国谷仓的富庶农业地区,如
小亚细亚和色雷斯地区大多沦陷于保加利亚和突厥人之手,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变为荒地。国家直接控
制的税收小农纷纷托庇于大地主和地方贵族,成为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农奴,国家因此几乎没有收入,国
库空虚,靠变卖皇家财产。土地和借款度日。
结语
通过上述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兴衰是决定拜占庭国家兴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的逐渐
衰落,拜占庭帝国也逐渐走向灭亡。公元1453年,在与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决战中,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坦丁十一世据传战死在巷战中。君士坦丁堡陷落了,这标志着拜占庭帝国这个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国家寿
终正寝。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农业兴,则国兴;农业衰,则国衰。(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
对拜占庭帝国农业史与其国家兴衰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對拜占庭帝國农业史与其國家兴衰之间内茬联系的分析【451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