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这为农业产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论文网。当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业产业化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
河南省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尝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适应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11674个,其中属龙头企业带动型的5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21家;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200多家。2007年底,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450万吨,居全国第1位;肉类。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78万吨。255万吨,分别增长18百分号和47。5百分号。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位居全国第二;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6。3百分号,占中部的32。1百分号。目前,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百分号和60百分号;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迅速
各个地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业养殖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例如,新乡的优质麦。灵宝的果汁加工。永城的面粉产业。汤阴和临颍的食品。孟州的玉米加工。淇县的肉鸡。潢川的水禽等。
(三)涌现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经过大力发展,河南省已创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农产品,例如,华英“鸭。大用“鸡。金苑“面粉。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莲花“味精。双汇“火腿肠等等。国家商务部评出的2006年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家入选,占河南省全部入选品牌的一半。目前,河南省有16家企业的19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60百分号。
(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近些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网络建设,通过依托基地建市场。多元投入办市场。组织农民闯市场,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农民贩销大户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此外,还大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积极发展期货市场。农产品信息市场等。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较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除双汇。莲花。三全。思念等企业外,全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产品不多,无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链。全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百分号-50百分号,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百分号,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百分号以上。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U5左右,而河南省还不足1?U1。河南省小麦加工能力虽然占小麦生产总量的2/3,但主要还是以面粉加工为主,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也影响着辐射带动能力。
(二)农民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效果。河南省农民就整体而言,存在着文化层次低。技术素养不高等缺憾。河南省调查总队对4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08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最大达77。6百分号,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5。2百分号,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4百分号,仍有5。8百分号的文盲。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因而导致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受文化。科技方面低素质的局限,农民大多只满足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而对大规模的农业土地经营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既缺知识又缺资金,导致了目前农副产品生产处于低水平饱和状态,难以形成各有特色可占领市场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三)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造成在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企业在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中,应该是实现企业。农户二者互利双赢。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利益纠纷时有发生,而往往受损的多是组织松散。谈判能力较低的农户。例如,对于比较多见的合同农业,当市场出现波动。某种农产品难以销售时,企业拒绝收购或压价收购农产品,导致农民利益受损。信阳市所属的一个县的棉麻厂为解决企业的原料问题,曾与本地近万户农民签定苎麻协议,但后因市场疲软等种种原因拒收,使农民蒙受不少经济损失。这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利于民的主旨相违背,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乃至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说,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投入的资本。而目前,政府财政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过低。河南省财政支农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12。1百分号下降到2004年的7。6百分号,此后常年在7百分号-8百分号之间徘徊。如此比例,在全国排名也是靠后的,其中2006年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全国排名仅在第26位。与此同时,由于农业贷款风险大。政策性银行对农业支持范围狭窄。农村金融体系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中介组织支持力度有限。农村储蓄资金外流等原因,导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一直比较低。这种资金投入不足的状况将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要制定倾斜性政策,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龙头企业,争取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大的突破。
要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一是以科技为先导,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设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努力引进。研发。推广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行业的重大关键加工技术,健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品牌建设,要以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加工的深度,把分散的社会资源通过契约等各种有效形式整合起来,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以龙头企业对品牌的塑造与开发为核心,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的农户,促进品牌的发展。
(二)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队伍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要加强教育。农民素质的提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农村教育。应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可考虑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
第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的技术和技能培训。要依据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及主导产业,制定适合农民口味的学习方案和计划,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要把农民最想要。生产最需要的东西纳入到培训计划中来;要采取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把课堂系统培训和田间地头实践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业经营者。
(三)企业与农民之间要建立起真正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农民与企业之间无论建立什么样的利益联结机制,都必须坚持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真正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以集体的力量进入市场与企业打交道,增强农民的集体谈判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实行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
针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有充足的来源。
第一,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应根据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提高其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保持投入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建设。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對策分析【395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