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推广学原理分析了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性,指出它的优越性并不突出。技术复杂,相容性。可试验性和可察性都比较差,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推广缓慢。
关键字生态农业推广创新
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推广历程,依然处于试点阶段,可以说生态农业在的推广步履缓慢,这其中既有内部因素的论文网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生态农业推广缓慢的技术创新内因。
推广学认为,影响一项创新被采用速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新的特性。这里所讲的创新特性强调的是指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或者说是潜在采用者所感知到的创新特性,而非技术专家或行为变革者所理解的创新特性。要想推广的生态农业,必须先了解它的技术创新特性。研究表明,影响创新采用的创新特性主要相对优越性。相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和可观察性。
1生态农业的相对优越性
所谓相对优越性,是指一项创新的采用较未采用前的状况的改进程度。创新优越性与创新采用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潜在采用者感到创新的优越性越明显,其采用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生态农业的相对优越性指的是生态农业与以往其他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的相对优越程度。下面主要从效益性因素来分析。
这里所说的效益性因素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当前的生态农业的试点来看,生态农业的三个效益是较为明显的。
1993年开始建立的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首先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51个县中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1994~1997年平均年增长分别为8。4百分号。7。2百分号和6。8百分号,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分别高2。2百分号。0。6百分号和1。5百分号。其次是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经过5年的努力,试点期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3。4百分号,土地荒漠化治理率达60。5百分号,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其三是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拓宽了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领域,缓解了新的就业压力,如湖北省京山县在建设生态农业中产生了三回流“现象,山下人往山上流,城里人往乡下流,县外人往县内流。至1998年该县农村劳动力有11万人从农田中脱离出来。转向林果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占农村劳动力的57百分号。
但是,生态农业与其他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在经济效益上的优越性并不突出。在全国2400多个生态村和生态试点中,几乎没有一个村镇经济发展水平能在当地居于首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者居多。纵观所有的亿元村镇,均是靠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致富的。而追求生态建设的村镇,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改土造田。林网建设。太阳能建设。沼气利用。生物链建设上了,工业往往发展不快,或者被有意加以控制。因此,在现阶段,由于各种限制,生态农业的生态效益还无法显化“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它主要是综合效益明显,远期效益突出,而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只看重经济效益,而且是只看重近期的经济效益,并以此单项指标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从而大大缩小了农民对生态农业优越性的实际体验。
2生态农业的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潜在采用者认为创新与其需要。既有的观念。以往及现在的经验等相适合的程度。从创新采用导致的不确定性而言,相容性越高,意味着采用创新的不确定性越小,从而对采用者的冲击越小,不至于受太大的抵制。一般来说,相容性往往会影响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的认可。
就目前来说,广大地区的农民对生态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常规农业存在难以割舍的恋旧情结,再加上农业的总体利益较低,农民们从心理上认为农业不能使自己致富,因而对生态农业持怀疑态度,没有情感上的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常规现代化农业从50年代起就开始宣传,已对农业科技人员。管理者和农民起到较深的潜移默化作用,人们一讲农业现代化就自然想起四化“,对四化“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不熟悉,对全球现今的新发展不了解,习惯性认识有意无意地阻碍着人们对生态农业的认同。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毕竟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实质内涵。它的优越性和他的技术要求,推动起来也容易被动和盲目。此外,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上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的阐述比较复杂,科技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效果的定量分析和描述也很不够,尤其是未总结出一套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短时间内就出效益的生态农业实用技术,这些也是影响生态农业相容性的原因。
3生态农业的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一项创新被认为难以理解和使用的程度。一般说来,创新越易于理解和使用,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就较大。复杂性和采用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都是一种主观感觉。一种创新的复杂性越高,自觉可以领会和使用该创新的人就越少,因此人们采用创新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特性与其推广分析【181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