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69-02
在公司治理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成为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方向。而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机制已不论文网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牺牲其他相关者利益为代价的股东至上“的模式不断遭到质疑。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构建一种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相适应的新型内部控制机制,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框架
为了约束现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选择,减少舞弊和欺诈。建立安全的经营秩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框架。
(一)企业要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即在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要统筹构建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
统筹构建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即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三)企业要树立全员控制“理念
树立全员控制“理念,即由企业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等具体实施的,旨在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一种全员控制的理念。股东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最主要推力,股东参与内部控制一般只能对经营者和员工实施控制。股东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面或重大事项进行控制。经营者是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是企业内部控制链中的关键控制者,经营者通过其经营团队对员工实施直接控制。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投入人力资本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债权人是企业物质资本提供者之一,债权人对股东和经营者实施直接控制,其内部控制的重点方向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公允。政府对股东和经营者实施直接控制,其控制的重点方向是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二。构建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链
(一)建立所有者(股东)维度的内部控制点分析及其控制链
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目标利益不一致“,导致效用函数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其中一方要求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会损害另一方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二者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单一的,就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多元的,既追求个人收入,也追求权力。地位及在职消费等。当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代理人有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一般而言,由于股东外部人“不直接从事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经营业绩可能被企业内部人“行为控制,股东利益可能受损害,所以股东对约束企业内部人“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有较强烈的需求。
股东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事项进行监督性控制,但一般只局限于企业宏观面或重大事项的控制。股东作为投资人,掌握着企业资产所有权的权益势力,他们位于企业内部控制链的源头。为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股东必然要设定内部控制的方向。其主要控制方向有资本增值的控制方向。资本保值的控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方向。股东要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必须构建内部控制链,包括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运营的基本政策。聘用独立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确定业绩评价办法与薪酬制度等。
(二)建立经营者维度的内部控制点分析及其控制链
经营者是企业内部控制链中的关键控制者,经理层可分为最高管理层和职能管理层。他们是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提供者,他们投入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和服务,一般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物质资本投资者一样,经营者是企业契约最初缔结者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他们需要在个人事业的发展。工作上的肯定和晋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社会地位的提升。较高的薪酬回报。良好的工作环境。掌握代理控制权等方面得到满足。同时,经营者投入的管理劳动难以计量,表现在其所提供服务的贡献率不易计量,而且其职位越高,计量难度越大。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须确保其管理地位的稳固。经营者主要是为投资者负责,如果经营者的最终经营成果达不到股东的期望值,则可能被股东解雇,从而其潜在风险变为现实风险。企业员工就其职位而言低于经营者,受经营者的管理和领导,但员工是企业的内部人“,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十分了解,如果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得不到员工的支持和认可,那么其管理地位的稳固也就难以保证。经营者作为经营管理团队,它所要控制的企业人员主要是普通员工,所要控制的事项是企业的全部事项。
经营者为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应设定内部控制方向。其主要控制方向有确保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员工不做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确保员工所提供的经营信息和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等。经营者要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控制,必须构建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链:将相互牵制原则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规范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确定绩效评价办法和奖惩措施;实施工作轮换制。(三)建立员工层维度的内部控制点分析及其控制链
企业员工包括普通员工和知识型员工,他们投入企业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使得企业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将自己抵押给了企业,承担着一定的资本投入风险。这种风险包括自身体能的不断损耗。其他学习机会的不断放弃。很难通过人力资本市场流动来规避因企业经营不善所带来的个人风险等。员工是为经营者负责,如果其工作能力和劳动绩效达不到经营者的要求,就可能被经营者解雇,员工的潜在风险就可能变为现实。员工为了降低自己被解雇的风险,必然积极要求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员工是为经营者负责,如果其工作能力和劳动绩效达不到经营者的要求,就可能被经营者解雇,员工的潜在风险就可能变为现实。员工为了降低自己被解雇的风险,必然积极要求参与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员工通过投入人力资本成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本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决定了公司在竞争中的地位[1]。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获取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替代的,员工对股东和经营者具有反向监督优势和作用。企业员工所能控制的事项主要是工作岗位职责内的业务活动。企业员工为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应设定内部控制方向,其主要控制方向是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真实及时上报企业经营情况。
企业员工要实现对人员和事项的有效控制,必须构建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建立有效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员工诉求渠道畅通。
(四)建立债权人维度的内部控制点分析及其控制链
债权人是企业物质资本提供者之一。债权人向企业投入了债权资本,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息。从表面上看,债权人还本付息的事项已在借款契约中明确规定,其风险与股东相比较小,但投资人可通过组合投资方式降低风险,也可退出投资,契约的不完备和公司的有限责任“也可能将投资者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因此,债权人的风险可能比股东更大[2]。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股东会收获很多利益,债权人的贷款会得到偿还;如果冒险失败,公司不能偿债的风险会增加,而股东会得益于有限责任制,不会失去比他们购买公司股份时付出的资金更多的东西。为了规避风险,债权人必须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以对股东和经营者的行为实施影响。债权人对企业财务方面的控制有明确的动机,吸收债权人进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已成为各国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债权人要实现对股东和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必须构建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链,包括债权人(银行)董事制度。债权人(银行)监事制度。债权人(银行)应构建企业诚信档案和评审机制。
(五)建立政府维度的内部控制点分析及其控制链
政府对企业的投入主要是赋予企业依法经营的权利以及提供各种公共设施。政府主要关注的是财政税收。社会秩序和吸纳就业能力等。在各类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政府要实现经济职能必须依赖财政收入,而企业各项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其次,政府的社会职能要求其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提供就业机会,而企业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吸纳就业人员的主体。再次,政府为了施行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必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和治理企业生产运营带来的环境问题。另外,政府还可能以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即在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同时还作为资产投资者,享有企业税后利润,取得投资收益[2]。
政府要实现对股东和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必须构建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链,包括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公司实施监管,设立公共政策委员会。
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构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377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