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实践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39-03
作为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就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至今校企合作的实践已广泛开展。与此论文网同时,合作的局部性。表面性。零散性等缺陷也日益凸显。这其中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缺位“与边缘化“行为存在很大关联。对此问题,学者们的研究多侧重于从企业应该怎样做“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分析企业当前的做法与应然的做法之间的差距,而较少深入地探讨这种差距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从当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出发,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局限与障碍,以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路。
一。企业发展的特征
从根本上看,校企合作的发展归根结底还在企业方面,企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它与高校合作的态度。因此,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才有助于我们深刻剖析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动力问题。综观目前企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生产规模的中小型化
目前,国家统计部门以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为标准,将工业企业划分为特大型(50亿元以上)。大型(5亿元以上)。中型(5000万元以上)和小型(5000万元以下)四种类型。以此标准,据相关资料对2001年至2007年国有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的统计结果对比显示(见表1),中。小型企业在四个年度中分别占企业总数的95。2百分号。98。5百分号。99。2百分号。99。1百分号,而大型企业仅占4。8百分号。1。5百分号。0。8百分号。0。9百分号。因此,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总量上逐年增长,但企业整体发展规模偏小,这说明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资本积累时期。
表12001―2007年企业规模对比
数据来源:张晓明。企业规模现状分析――企业规模衡量指标的说明[J]。财会月刊,2003,(24)。石建中。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的形态及特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12)。
(二)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有来自企业外部的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经济环境风险,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针对以中小企业为发展主体的情况看,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则更高。首先,大企业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往往在融资。信贷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而中小企业本身财力有限,融资则更难,往往告贷无门。据有关资料对上海市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只有3。2百分号[1]。其次,目前市场无序,假冒伪劣商品猖獗,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假冒,执法部门打击不力,中小企业又无实力自己打假。再者,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劣势。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频繁的兴衰更替也就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三)企业发展动力的市场依赖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本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受此影响,政府和学者也一直倡导科教兴国,主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但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行动并非如此。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企业并不多,许多企业把发展寄托于通过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来降低产品价格,或是寄希望于广告效应,有的甚至不惜采用假冒伪劣等违法手段。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这类事实举不胜举。据报道,当前企业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据有关部门调研显示,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百分号,仅有6百分号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2]。由此可推断,当前多数企业的发展动力仍然在市场“,而不在人力资源开发。
(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没有竞争,或者说竞争不充分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不完善的。虽然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的竞争力,但与西方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一,企业间的竞争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企业还没有从传统的你死我活“的单向竞争关系转向双赢或多赢的新型竞合“关系。其二,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更多的是依靠更新设备。降价促销。广告效应。炒作包装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其三,竞争的结果以追求数量取胜而非产品质量的提升。其四,竞争的策略局限于当前发展的考虑,而缺乏长期发展的规划。这就造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没有得以充分展现,企业没有真正把人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
二。企业发展的局限性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一)企业生产规模的中小型化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
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看,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是不同的。在创业阶段,由于企业投资比较多,面临资金短缺,急须扩张业务,企业的生存至为关键,因此,决策的出发点是只讲利润,有助于提高利润的事情,企业才会乐意去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这时候企业才有能力顾及除企业利润之外的目标。当前,企业发展中小型化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利润的追逐上,资金的缺乏,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迫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与学校的合作。同时,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企业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成本――收益的考虑,在中小企业看来也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据报道,江西抚州富祥工艺厂开展校企合作时,当时学生刚来实习的第一个月就亏损了3万元,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3]。由此,校企合作与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不一致以及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而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影响校企合作的持久与目标的达成
人才的培养。技能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企业经营风险性的存在,对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停产或关闭的危险。由此,这种不可预料性和难以掌控性就会使得本已确定的合作关系难以保证。据相关调查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每年的更换率一般都在20百分号以上[4]。更进一步说,校企合作的开展也是在一定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一旦企业发生变动,合作关系中止,难免不会打乱学校的整个教学安排,使学校陷入更大的被动,这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显然极为不利。
(三)企业发展动力的市场依赖性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展开
对来说,长期以来,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这一观念已深深嵌入到我们的文化中,因而理所当然地也认为教育的任务应当由学校承担,企业只能是有限参与“。此种认识,当前企业在发展中对市场的过分依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忽视,势必将在更大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企业教育理念的错位。同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也为企业的搭便车“行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校企合作大多数是靠同学。朋友等人缘关系来维系,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往往表现为捐资捐款。提供实习场地。提供见习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浅层次合作,而缺乏专业和课程开发,教学与质量评价等深层次的合作。
(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影响校企合作效能的发挥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实则反映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蔑视。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不仅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校企合作效能的充分发挥,因为校企合作存在合理性的根本目标是人才质量。只有在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时,才会对教育提出要求,才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因为要提高产品质量,仅仅依靠更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劳动者。况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中体力劳动的比重在下降,脑力劳动的成分在增加。因此,在一种蔑视产品质量的企业竞争环境中,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的效能是不可能得以充分发挥的。
三。校企合作的脱困之路
从目前企业发展的局限性看,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是企业利益和企业积极性的保证,这个前提解决了,才可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强化政府的支持作用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肯定,校企合作的推进完全依赖民间的自发努力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摆脱合作的浅层性。短期性等问题的。为此,政府的强力支持必不可少。
第一,通过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合作氛围。政府要为企业的教育行为提供舆论上的支持,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的认识水平。同时,政府也应重视声誉所产生的激励与辐射效应(良好的声誉在提高个人美誉度的同时,也能将这种效应延伸到企业的产品及服务领域,提升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对企业的参与行为给予口头或书面的奖励和表彰,以此为校企合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通过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积极性。政府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税金减免。税利返还。差别税率和倾斜性金融信贷政策等。此外,政府还可对用于合作办学的土地无偿或优惠性使用,减免各种基本建设配套费用,以及享受免费公益广告等措施,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第三,通过资金支持,补偿企业利益。政府可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发展基金。购买以及给予实施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资助等措施,补偿企业因参与校企合作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四,通过法律支持,明晰企业责任。目前,的法律制度尽管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仅限于一般原则性的指示“,过于空洞。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权。责。利,才能有效避免企业的缺位与合作的形式化。
(二)利用高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
据专家分析,成功的教育为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效益贡献率可以占到企业总收益的15百分号―20百分号[5]。高校作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高校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企业发展的前沿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培训的相互吻合,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与可信度,让企业看到人才在其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刺激企业的教育需求。
第二,高校可通过义务提供一般性咨询服务,如定期向企业提供有关技术。产品。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使企业可随时了解各方面的动态。同时,也可采取技术转让优先权的方式,即当高校的科研成果对社会公开有偿转让时,向高校提供合作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较其他人有优先权[6]。再者,对捐资助学的企业,高校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的形式给予其部分科研成果的使用权,或是让其拥有科研成果的专利权。通过这些优惠措施,激发企业潜在的教育需求。
(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升企业竞争水平
校企合作的推进有赖于企业对人才。产品质量的重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人才与产品质量的蔑视,暴露了市场竞争的无序与低水平。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承担着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引导市场竞争理性发展的职责。因此,政府应将质量观念和劳动力投资理念输入到企业中,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职业(竞争)道德,树立服务第一。顾客至上。技术过硬。产品优良的观念。同时,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法规,妥善解决好竞争中的违法等问题,对参与不正当竞争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这样,不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化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且竞争压力也会迫使企业从战略眼光出发,发展科学技术,营造出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企业氛围,进而促使企业自发地产生对教育的内在需求。
美国学者贝利(T。Bailey)曾说过,合作的强度与吸引企业参与的努力呈反比,计划的强度越大,要求企业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计划要求企业付出得越少,企业就越愿意参与“[7]。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当前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观念的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方式,促使它们参与校企合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为促进校企合作的稳步发展,在合作中我们就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当采取由浅入深的渐进式策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与学校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进行较浅层次的合作,当企业进一步发展成熟后,再推动这种浅层的合作向更深层面发展。总之,在校企合作的推进问题上,我们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策略与方式。如此,方能有效地化困难为动力,助推校企合作的成功。
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实践困境
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实践困境【499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