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文以L公司为案例,对我国民营企业基层员工的离职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帮助减少民营企业基层人员流失为研究目的,从而促进L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进,也为我国其他民营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是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1]本文中民营企业的界定是指它的狭义。
(二)基层员工
在各种参考文献中,基层员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基层员工是企业最底层的劳动提供者,他们是一个企业最具规模的群体,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队伍。关于基层员工的定义,笔者在本文中参考了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李庆满教授所定义的概念。所谓基层员工,即指在一个企业内,负责基层工作任务而不负主要管理责任的员工,包括了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工人、普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各类服务岗位的服务人员。[2]基于此定义,本文中的基层员工主要指的是生产线员工,一般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和业务员。
(三)员工离职
一般意义下,员工离职是指员工和企业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企业的行为。员工离职是企业人员流动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3]适度的人员流动能够给企业带来鲜活的血液,过度的人员流失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损失。员工离职又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两种类型,被动离职是员工被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到期导致的,通常是违背员工主观意愿的;而主动离职是员工由于个人意愿主动向企业提出申请离开企业,这是企业无法选择和控制的,然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4]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员工的主动离职问题上,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四)员工离职率
离职率通常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通过对离职率的研究,可以了解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5]
国际通用的离职率计算公式为: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6]然而在这种计算方式下,一旦离职人数过高,就有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或等于100%的结果,因此该计算方式只适用于人力资源发展较为稳定或人员流失相对轻微的企业。另一种常用的计算方式为:离职人数/(离职人数+期末人数)×100%,(离职人数+期末人数)即该时期累计在册的总人数,这种计算方式能更直观地表现出该时期内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7]其他文献出现的其他计算方式,本文不一一说明。由于L公司人员流失过大的实际情况,本文中出现的离职率均是采用第二种公式所得。
三、L公司基层员工离职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L公司离职现状
1。L公司基本情况
A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作为A集团的全资子公司,L公司引入了集团总部先进的运营模式,L公司以生产手机、计算机的零部件为主,企业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卓越的生产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论文网
据调查,L公司所有员工中,中高层管理者占4%,一般行政人员占18%,业务员占32%,车间生产线员工(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占43%,其他工作人员(主要为后勤人员)占3%。而这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员工仅占28%,学历为大学专科的员工占26%,学历为中专的员工占22%,学历为中专以下的员工占2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并且基层员工数量庞大。 民营企业基层员工离职原因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