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

时间:2024-05-03 08:53来源:95261
六十年代初卡洛茨和奥庇提出分类编码系统,通过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码,为识别零件的相似性和继承性提供依据,使成组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至企业活动中

六十年代初卡洛茨和奥庇提出分类编码系统,通过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码,为识别零件的相似性和继承性提供依据,使成组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至企业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六十年代中期,英国的伯别奇基于GT提出通过生产流程分析对生产工序相似的零件进行分组形成零件组,形成生产单元。该方法的提出有效解决了多工序零件的成组加工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米氏原理。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成组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如在产品设计中,通过对企业已设计制造过的零件分类编码,建立分类编码系统,在为新产品设计时可通过检索选择修改形成新的零件图。在产品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可利用GT对生产工序相近的零件归为零件组,设计适用于该组的加工工艺,可大大减少更换零件是对设备的调整时间。

成组技术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通过相似分类,将品种众多的零件通过相似性分类形成零件组,然后对各组零件制定相对统一的科学的解决方法。在传统的制造方法中,是对每个事物采取各自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必然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如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零件采取不同的结构设计必然导致生产工艺的不同,增加了生产和管理的难度,造成资源的浪费,成组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成组技术根据零件的相似性如:加工工艺相同或相似、生产设备相同等分类成组,形成较大的成组生产批量,通过这种方式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变为大量生产,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多批量少的问题,为SPC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因此,对于成组技术的研究对于小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4 分类编码系统

成组技术应用的首要任务就是制订一个合适的分类编码系统。分类编码系统是实施成组技术的基础,成组技术的后续各项任务都是在建立合适的分类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分类编码系统的合理性对于成组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要。

制定分类编码系统的关键是对零件或工序的相似性的识别,其方法主要有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8-19]:(1)视检法,根据经验将相似零件归类成组。这种分类方式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2)生产流程分析法(Production Flow Analysis,PFA),是以零件的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分类;通过对零件的生产过程分析,将生产工艺相近的零件分成一组;(3)分类编码系统[20-21],是用特定的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零件的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

2.5.1 分类编码系统的分类原则

分类编码系统是企业利用成组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根据企业的组成结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编码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类编码系统。在编码过程中应满足以下要求:唯一性,编码应具有唯一性,即一个编码对象只有一个相对应的编码;柔性,在编码对象发生改变时,编码方法须同样适用;兼容性,编码方法应与各级标准及系统现状接近;合理性,分类编码系统应对企业内的所有产品或零件都可进行分类编码;易用性,编码应简单易懂;可扩充性,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和信息量都应留有可扩充位以满足企业扩大时产品种类的增加和工艺的改进。

2.5.2 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

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大致可分树式结构、链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树式结构:码位之间是隶属关系,即除第1位码位内的特征码外,其他各码位所表示的含义由前一位来确定。这种编码结构的特点但是编码所包含的信息容量大,可以对零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但是结构复杂,编码不易于识别。如BRISCH码;链式结构:链式结构的码位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每个码位内的特征码的含义是相互独立的。链式结构包含的特征信息比树式结构少,但是结构简单,编码的可识别性也更强;混合式结构:在编码系统中同时存在树式结构和链式结构。如Opitz系统。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36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