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特别是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日益关注,河道底泥疏浚作为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的治理措施已被广泛运用,并且处理处置疏浚底泥并将之资源化利用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目前,河道底泥的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可行途径,疏浚底泥常用于园林绿化、农田、林地和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和重建等。现有的河湖底泥综合利用可参考的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332-2006)等,这些综合利用均与重金属进入土壤-食物-人体的食物链循环而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河湖底泥的园林利用因其可以避免重金属食物链危害环节,又能促进树木、花卉、草坪的生长,提高植物观赏价值而成为处理处置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发展的主流方向。特别是对于上海这种大城市而言,每年的河道底泥疏浚土方量达3000万~4000万立方,如何有效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是迫切需要解决难题。
基于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和河道底泥处置的适用性方法探索,本研究选择了黑麦草作为河道底泥重金属修复的关键植物,在达到净化处理河道底泥的同时,又具有园林绿化美化的效果。
研究综述
2。1河道污染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1]。1999年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141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有63。8%为Ⅳ至劣Ⅴ类水质。水体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2]。
2016年全国96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5%、26。7%和8。8%[3]。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9。1%,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0%,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6%,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2。5%,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8%。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355。43亿吨,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吨,占97。1%。
2016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2015年明显改善[4]。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为63。3%,较2015年上升26。6个百分点。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6。2%,较2015年上升1。5个百分点;Ⅳ~Ⅴ类断面占49。8%,较2015年上升2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占34。0%,较2015年下降22。4个百分点。全市主要河流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80毫克/升,较2015年下降10。9%;总磷平均浓度为0。272毫克/升,较2015年下降21。0%;氨氮平均浓度为1。90毫克/升,较2015年下降23。4%。
根据资料查阅,上海市河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黄浦江6个断面水质均为Ⅲ类。与2015年相比,总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水质指标中,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28。6%和22。3%【5】。苏州河7个断面中,6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一个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5年相比,总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水质指标中,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27。1%和44。2%。长江口7个断面中,四个断面水质为Ⅱ类,三个为Ⅲ类。与2015年相比,总体水质基本持平。主要水质指标中,氨氮浓度上升7。2%,总磷浓度下降16。6%。
2。2重金属污染概况
重金属广泛分布于各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中,由于具有普遍的生物毒性、生物累积性以及难降解性,特别是重金属会通过鱼类等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同时,砷及其化合物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一种人类致癌物。我国对于砷污染的控制极为重视,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最大允许含量为10ug/L,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致【6】。From~优Y尔R论^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修复研究(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5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