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采铀矿时,容易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水。在露天铀矿中,矿场内部会存在渗流水,进行采矿作业时,会产生凿岩作业水,下雨时,会产生雨淋水,这些废水流出铀矿,容有铀矿粉末或铀离子而具有放射性。同时,采矿时会产生矿尘,也会将矿石间的氡气放出,经过雨水而形成放射性废水。在地下铀矿场,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矿体涌水,地表渗透水,洗壁水,矿脉裂缝水,除尘降温水,凿岩作业水等[13]。露天堆放的铀矿石受到雨淋形成废水。废弃铀矿山受到雨水和流水冲刷,浸渍产生废水。铀矿石开采后加工时也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水[14]。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大量的中子会从反应堆穿出,这些中子具有很高的速度,很强的穿透性。虽然中子受到慢化剂的慢化,反应堆堆芯也经过厚厚的水泥以及各种防护材料的包裹,但部分中子仍能凭借其惊人的穿透性透过防护层,进入各回路系统中。因此,冷却水中的杂质成份会受到中子活化,从而具有放射性,形成放射性废水。核技术已经应用到医疗领域了,X光照射,化疗等都是利用了核技术,因此医院也会产生放射性废水,但其放射性相对较低,危害不大。
放射性废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间接或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15]。如流入河流,通过污染饮用水进入人体,这些放射性核素属于重金属,具有很大的毒性,同时会形成内照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可以通过污染土壤,从而进入植物,在食物链中传递,最终被人类食用。由于食物链中毒性物质具有累积性,因此放射性核素在食物链各级中不断累积,其含量不断增大,放射性增强。人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受到的危害也就最大。
1.4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方法
目前,对于水体中已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的处理主要有化学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与分离,蒸发浓缩,生物处理和吸附等方法,其中较为可行的方法是易于实现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的吸附法。
1.4.1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使之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形成共沉淀,形成难容固体[16],使得放射性核素从分散的溶液中沉降并浓缩到小体积的沉淀底泥中。该方法经济,技术较成熟,但会沉淀出大量污泥,固液分离比较困难。
1.4.2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的发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材料科学。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相应的溶质不能透过膜或者使溶剂渗透出来,以实现分离溶质的目的。其关键在于膜。因此对膜的要求比较高。因膜分离技术很容易操作,运行所需能量低,而且具有很高的效率。由于膜容易被堵塞,所以膜处理对原水水质要求相对严格,分离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模拟放射性废水中铀在MOSF上富集(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