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利用溴代糖合成氧苷类糖化合物,碘代糖也可以作为糖基给体。例如2009年Ko等采用1、6位同时保护的碘代乙酰葡萄糖糖与对甲氧基苯酚反应生成对应的芳基糖苷[12]。以碘代糖也可以得到对硝基苯基-α-D-葡萄糖苷,反应方程式如下:
碘相比于氟、溴、氯电负性很低,因此离去性非常好,通过前面制作溴代糖发现其稳定性很差,而碘代糖更不稳定,因此实验条件会要求更高,它很容易变坏。但该反应在丙酮作溶剂的条件下就可以反应,在反应时间、立体选择性、产率上与溴代糖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而且相比于溴代糖避免使用腈类化合物做溶剂,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
2.2.2 Helferich合成
1933年,Helferich首次使用全乙酰基糖作为糖基供体、Lewis和Brφnsted 酸作为催化剂合成芳基糖苷化合物。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原料价格低廉,是实验室中合成糖苷的常用方法。常用的催化剂有Lewis酸、对甲基苯磺酸等,生成产物有α和β两种,不同催化剂下α和β构型比例不同,但存在转化过程中耗时较长,产物不易除杂等缺陷,使得该种方法在复杂单糖上的应用受到限制[13,14]。]2008年Ferlin等发现可通过微波辐射合成长链烷基糖苷,通过控制照射次数和反应时间可以控制构型比并改变得率[15]。 以五乙酰基葡萄糖为为反应物合成对硝基苯-α-D-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方法经作者探索有以下优点:1.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氮气保护,反应对无水这一条件要求不是很高。2.原料使用相对较少,除了催化剂,反应物以外就没有其他试剂了,不需要使用溶剂,对硝基苯酚既作反应物又作溶剂。3.反应时间短,本类反应通常以一个小时为反应基准,根据加入催化剂的多少,反应时间略有不同。4.反应步骤短,由五乙酰葡萄糖合成未脱保护基的目标产物只需一步,相比于溴代葡萄糖来说最终产率也不会很低。不过产物的后续处理上会略有麻烦,由于乙酰基团不像溴原子那样容易脱去,因此加入的对硝基苯酚会很多以保证反应的完全进行。但这样在后面加入氢氧化钠除杂时会有大量浮渣生成,需要进行多次萃取。
2.2.3 酶催化合成
如前面所述,氟的电负性很高,因此氟代糖稳定性很高,但是离去效果不好,常见的亲氟催化剂如二氯化锡、三氟化硼乙醚、四氟化硅等等。即便使用以上的催化剂,催化产率也不是很高。于是有人采用酶作为催化剂,不仅仅针对于葡萄糖这一种糖基,还可以合成麦芽糖、木糖等多种糖苷类化合物。反应合成路线如下[16]:
这种方法主要得到的是β构型的目标产物,产率在40%左右,反应在弱碱性、45℃条件下即可完成,然后利用硅藻土过滤即可柱层析提纯得到目标产物。但这种方法首先要制得氟代糖,在制作氟代糖的过程中用到了吡啶、氢氟酸两种物质,吡啶毒性极大,有强烈刺激性,室温下易挥发,而氢氟酸腐蚀性又极强,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而且作为催化剂的酶不容易获得,所以用这种方法合成难度较大。
除此之外,Takeomi等人利用麦芽糖糖苷酶将β-D-Gal-β-D-Glc-OC6H4NO2-p水解也可以得到目标产物,不过主要产物构型是β构型[17]。本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不仅需要将酶先活化,而且反应中也用到了腈类化合物作溶剂,污染性比较大。
以上两种酶催化的例子虽然均能在很短时间合成目标产物,但实际操作性不高,相应的催化剂、原料不容易获得,因此作者在合成目标产物时并未采取该类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体现了糖苷合成的一种新趋势—酶催化,如何寻找到高效易得的酶催化糖苷类反应将成为糖化学研究工作者们未来研究的热点。 对硝基苯-α-D-葡萄糖苷的合成与工艺(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4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