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荧光探针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3)

时间:2017-04-29 15:54来源:毕业论文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壳不存在双 电子 层的结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与醚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壳不存在双电子层的结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与醚键相结合的水分子。
这种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胶束的过程称为胶束化。因此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1.3.2 临界胶束浓度的作用及意义
表面活性物质的水溶液体系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其表面张力有显著的变化,电导率、渗透压、蒸气压、光学性质、去污能力及可溶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也产生很大差异。这些现象与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的CMC显得非常重要。CMC的测定为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借助此类变化来使之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领域中。利用临界胶束浓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巧妙的将溶液设计于所用主要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之上,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双分子层,即第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附着于固体表面,亲水基伸向外面,第二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与第一层的亲水基附着,疏水基伸向外面,从而形成独特的亲油性表面。并且,物质在一定液体有其溶解饱和度,达到饱和度后物质不再溶解,但我们可以利用临界胶束浓度原理,将表面活性剂设计在临界胶束浓度之上,可以大大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1.4 关于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1.4.1 表面张力法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会急剧下降,当达到临界胶束浓度的时候,表面张力的下降则很缓慢或停止。以表面张力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转折点相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测定法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无机离子的存在也不影响测定结果[3]。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对各类表面活性剂普遍适用。灵敏度不受表面活性剂类型、活性高低、浓度高低、是否有无机盐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表面张力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标准方法。
1.4.2 电导率法
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平方根作图,曲线的转折点相对应的浓度即CMC。具体方法是用电导仪测定不同浓度水溶液的电导值,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曲线,从图中的转折点就可以求得临界胶束浓度。
这种方法是测定CMC的经典方法,但只限于测定表面活性较强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种方法对于CMC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灵敏度较差,无机盐的存在也会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适宜于溶液中盐类浓度较低时测定[4-5]。
因此,此方法不适宜用来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1.4.3 染色法
    这种方法只要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使溶液呈现出增溶于胶束的颜色。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到溶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所测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只要找到合适的染料,此法非常简便。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但有时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使CMC不易准确测定,此时可以采用光谱仪代替目测,以提高准确性。
此方法的缺点是会因染料的加入影响测定的精确性,尤其对CMC较小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更大。另外,当表面活性剂中含有无机盐及醇时,测定结果也不是非常准确。 荧光探针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59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