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荧光探针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4)

时间:2017-04-29 15:54来源:毕业论文
1.4.4 浊度法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就会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这种方法又被称


1.4.4 浊度法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就会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增溶作用法。
这个方法操作非常容易,而且所需要的设备也非常简单。但是它的缺点是加溶物会影响表面活性剂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一般会使CMC降低,因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这种方法要求操作要相当熟练。
1.4.5 共振光散射法
    共振光散射(RLS)是指当入射光波长接近于分子的吸收带时,即散射光频率接近或等于散射分子电子吸收的频率时,瑞利散射将偏离瑞利定律,且某些波长的强度将发生急剧增强的现象。可以通过在激发光波长λex等于发射光波长λem的条件下,同步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器,获得在90°方向上的共振光散射光谱。从光谱中就可以得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这种实验技术以其高灵敏性在生命科学、环境学以及纳米材料分析等方面得到应用,例如测定核酸、蛋白质、药物和金属离子等方面。此技术对含有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和增敏作用[6]。
1.4.6 超滤法
超滤法是基于胶束尺寸与单体尺寸相差悬殊的性质,且胶束尺寸落入超滤膜截留粒子的范畴(1~20nm),因此选用合适孔径的超滤膜可以将胶束聚集体与单体分开。对于一种已知CMC的表面活性剂,配置适当浓度,即超过CMC值0.5~1.0倍的溶液,用选定的超滤膜进行单点式超滤,并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测定超滤液中表面活性剂单体的浓度,即可以作为该种表面活性剂的CMC值[7-8]。
只要选择合适的超滤膜并采用恰当的测试条件,将超滤过程与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方法结合起来便能测得CMC。超滤法可以分为双点式超滤法、超滤曲线法、单点式超滤法。其中双点式超滤法更简便快捷,误差小,可信度高。
1.4.7 吸附伏安法
吸附伏安法测定胶束水溶液体系CMC的原理是基于以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电活性化合物NR为探针,将其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体系中,在溶液到达CMC之前,探针NR的浓度不随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因而探针NR在悬汞电极(HMDE)上的还原峰电流IP基本不随胶束水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随着水溶液浓度的增加,当达到CMC时,NR的IP开始降低,同时出现一转折点,此转折点表明部分NR进入胶束内部,而胶束外的NR减少,故IP明显减小,IP的大小随NR在HMDE上的吸附量的变化所呈现出的转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9]。
1.4.8 紫外分光光度法
    应用紫外吸收分光光谱,用N,N-二乙基苯胺(DEA)为探针,可以测定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用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DEA在胶束中增溶的位置。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时,DEA增溶于胶束内核的碳氢环境中, DEA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接近于其正在辛烷中的值,而浓度低于CMC时,λmax值接近于其在水中的值。紫外吸收范围内,DEA在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时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曲线转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紫外吸收分光光谱也是确定表面活性剂CMC值的一种简单、准确有效的方法,可以测定多种表面活性剂,特别是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值[10]。
1.4.9 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
由于该方法以悬汞电极代替表面易污染的固体电极而使重现性良好,同时该方法记录的是dt/dE~E的曲线,因此无需除氧,从而简化了分析手续,提高了分析速度,优于伏安法[11]。 荧光探针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59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