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多糖(polysaccharide)
多糖是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糖链。多糖又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主要是有多个相同的单糖组成,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杂多糖主要是多个不同的单糖组成,如阿拉伯胶是由戊糖和半乳糖等组成。多糖不是一种纯粹的化学物质,而是聚合程度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多糖类在水中的溶解性不高,一般没有什么甜也不能形成结晶。多糖也是糖苷,可以水解,往往在水解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彻底水解后会得到单糖。随着多糖在医药领域、在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对多糖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有很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多糖天然含量非常少提取难度大,分子结构难以确定等,这些问题给研究带来一定阻力,不过通过努力,多糖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1.3糖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糖类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项生理机能都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界中原有的糖及其糖类化合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重燃了希望,然而由于糖类本身的结构中就有多个性质相似的羟基,同时还有缩醛的结构等这些使的合成路上的一个个障碍。但是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地探索,在合成糖类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常用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其中化学合成法包括两类:逐步缩合的定向合成法、活泼与不活泼的策略(armed-disarmed)[1]生物合成法为酶促合成法。
1.3.1 Koenigs-Knorr反应
1901年德国化学工作者koening和Knorr摆脱了由于糖的吡喃环结构复杂同时含有多个化学性质相似的羟基和酮基而带来的合成困难的问题。Koenigs-Knorr法就这样诞生了。该法是一种常用银盐和汞盐为催化剂的经典的立体选择性合成β-糖苷的反应[2],现如今koening-knorr法应用的必要性还是很高的,所以后来的化学研究者也把它称为Koenigs-Knorr合成法或者Koenigs-Knorr反应。主要就是先把葡萄糖上的羟基结构用乙酰基基团保护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再和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用Br离子代替了母体上要参加偶联反应的被保护的羟基基团。因为Br离子的原子半径比较大,所以它的离去能力比较好,这样在糖的异头碳上碳离子就很容易被爆漏出来,以C+的形式出现,如此一来带着足够活性的C+的糖基残基就拥有了具有参加反应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和其他的亲核试剂发生SN2反应,最终生成糖苷和寡糖。
在Koenigs-Knorr反应中,通常情况下,Ag2O或者Ag2CO3往往被作为反应中的催化剂,所以Koenigs-Knorr合成法经常被称为银盐法。这种合成法成熟、操作相对简单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率和最终的产物纯度都比较高。但是koenigs-Knorr反应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进行糖苷化反应的时候,溴代糖性质不是很稳定,即使在常温的条件下,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色彩就会慢慢地变成黄色,最终失去作为残基的作用。甚至保存时间过长的话也会发生变质变质,这样作为糖基供体的溴代糖就无法起到反应作用,生成目标产物了。同时在进行糖苷化反应的时候催化剂主要是重金属盐-银盐和汞盐,我们都知道银盐价格在化学反应中属于很昂贵的,最重要的是银盐的毒性很大,能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况且当用重金属作催化剂时,难免不会给后期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该方法还是对于糖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属于里程碑式的进步。如图1.5所示:
苯乙醇基-β-D-吡喃葡萄糖糖苷的合成及表征(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6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