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5 两亲性分子的发展方向
1。1。5 Bola型两亲性分子的发展历程
Bola型两亲性分子是一类特殊的两亲性分子(amphiphile),是一个疏水基团的两端,基于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连接两个亲水基团形成的一类分子。从内部结构上看,Bola型两亲性分子中,连接疏水骨架与亲水基团主要靠疏水链来完成的,如图1。6所示。文献综述
图1。6 Bola型两亲性分子示意图
Bola型两亲性分子最早是被Fuoss和Edelson发现的,由于受到但是知识的局限,他们以为这样的两亲性分子是聚电解质的最小单元,所以这样的分子就被称作“Bola型电解质”。Yiv和Zana等科学家研究了几种不同的Bola型两亲性分子,发现Bola型两亲性分子在疏水链增加时,可以形成胶束,从而首次证明了Bola型两亲性分子的组装行为。后来在古细菌Archaeabacteria的磷脂膜中发现了中间疏水,两头亲水的Bola型两亲性分子,并且该分子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高盐度等条件下仍然可以稳定存在。从此,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了对Bola型两亲性分子(Bolaamphiphile)的研究与应用。
1。1。6 Bola型两亲性分子的自组装
Bola型两亲性分子可以分为对称的与不对称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等。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Bola型两亲性分子可采用不同的组装方式,从而可产生不同的组装形貌。和单头两亲性分子相比,Bola型两亲性分子具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具有较高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第二、在水溶液中有很高的临界溶解温度,所以在水中一般会有很好的溶解性;第三、由于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数目小,从而导致Bola型两亲性分子自组装成棒状、球形、圆盘状等不同形貌的组装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稳定Bola型两亲性分子自组装形貌的因素
由于Bola型两亲性分子胶束自组装具有动态、流体的特性,所以Bola型两亲性分子的组装体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现如今,稳定Bola型两亲性分子的组装体方法分为三种,分别是:引入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聚合物作骨架、分子间相互交联。这里,我们只介绍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聚合的方法。
1。2。2引入介晶基团提高自组装形貌的稳定性
因为Bola型两亲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是足够的强,不能在表面建立一个稳定的纳米结构。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通过引入介晶基团而得到明显提高[30]。如图1。7所示,张希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含联苯介晶基团的Bola型两亲性分子BP-10[31-34]。原位AFM结果显示,这个Bola型BP-10分子在液/固界面形成了类似意大利面条的自组装形貌,并且这种形貌在干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定存在(离位AFM)。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图1。7 BP-10:a) 原位AFM;b)离位AFM,扫描范围5 μm
1。2。3 通过π-π叠加作用提高自组装形貌的稳定性
张希课题组进一步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强π-π叠加作用基团的Bola型两亲性分子DPP-11[35]。如图1。8所示,通过AFM表征的结果,他们发现这种Bola型两亲性分子在液/固界面可以聚集成尺寸在几百个纳米到1 微米的盘状结构。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单层盘状结构的厚度在3。7 nm左右,恰恰与DPP-11分子的长度符合,从而这也说明了这个聚集体是一个单分子层。通过热稳定性实验探究,这种Bola型两亲性分子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即使是在80℃高温下依然能够保持盘状结构的稳定。
含三联吡啶两亲性分子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