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1972 年,Fujishima 和 Honda 等就开始从事光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提出 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 电极可以分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1]。自此,世界上就掀起 了对光催化剂研究的热潮。到 1976 年时,半导体材料被应用于研制光催化剂, 半导体催化剂的序幕自此打开。但是目前我们所研究的半导体催化剂却都还存在 着各自的缺点。TiO2 价格十分低廉,并且它的氧化性能比较强,在光催化产氢过 程中十分稳定,但其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它只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 才有比较好的催化产氢效果,但是紫外光只占了太阳光的 4%左右。换句话说, 就是如果使用自然光源的话,太阳光照强度到不到效果,而如果换用人造光源的 话,这就会消耗大量电能,所以这就限制了 TiO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2]。 目前被比较广泛研究的过渡金属硫化物 CdS 因为拥有合适的禁带宽度而被视为 典型的可见光催化剂。CdS 具有比较窄的禁带,它的量子效率高。但是它也存在 比较大的缺点,它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比较低,而且容易被光腐蚀。这就制约 了它的推广[3]。所以,设计制备出高效稳定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光催化剂就显得
尤为重要。
1。2 半导体光催化剂光解水产氢机理简介
如图所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或者在紫外光照射下,吸收其能量,光催化剂 价带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中去,这样的话,导带中就会产生空穴,形成电 子-空穴对(e--h+)。激发长生出来的 e-和 h+就会分离并且迁移到光催化剂表面。这 样的话,e- 和 h+就会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就会产生 H2 和 O2。[4]一般来 说,在半导体水悬浮液中,OH-、H2O 分子和有机物本身本身都可以被当做光之 空穴的捕获剂。光致电子的捕获剂一般为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氧,氧有抑制电子 与空穴复合的作用,同时它也充当着氧化剂,能够把已经羟基化的中间产物氧化, 这样的话就提供了大量羟基,大量研究表明,羟基自由是光催化反应的主要物质。 催化剂的效率高低由导带与价带之间的氧化还原电位决定[5]。
图 1。1 光催化产氢机理图
1。3 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方法
由半导体光催化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半导体催化材料与材 料空穴和电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就要进一步的使空穴和光生电子分离, 我们常用催化剂纳米化和半导体复合等方法。
1。3。1 光催化剂的纳米化
光催化剂的粒径大小能够很大意义上的决定催化剂的活性,如果是纳米材料 的话,同样体积的光催化剂,它的比表面积就会大大增加。有一个较大的比表面 积之后,催化剂所能提供的反应场所就会变大,相同时间内就会有更多的水分子
分解,这样的话就提高了光催化产氢的效率。同时,比较小的催化剂粒径会由于 尺寸效应使得催化剂能系变宽,价带电位更正,导带电位更负,这样一来,电子
-空穴对就会更加活跃,更容易发生催化产氢反应。这并不意味这催化剂颗粒越 小越好,比表面积过大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光催化活性 降低,所以我们要把粒径控制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
1。3。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复合
我们通过复合催化剂也可以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大大提升光催化剂的性能。 原因在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复合之后,会产生相互的作用,产 生纳米质异结构,这样的结构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说,在二 元复合体系中,一个带隙比较宽的半导体复合一个带隙比较窄而且导带电位更负 的半导体时,这样的话,受激发产生的光生电子就会转移到导带比较宽的催化剂 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光生载流子的再复合,对持续光催化产氢有重大意义。有研 究证明 CdS/SnO2 通过复合之后,可以实现在可见光下面催化产氢,这样就拓宽 了 CdS 的适应范围。同样很多研究都已经表明,TiO2/CdS 等通过复合之后,光 催化效果都有显著的提升[6]。论文网 C3N4/MoS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9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