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创新必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而高校涵盖多元化的创新元素,尤其是高校智力资源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了核心要素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因此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是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网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本质。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
协同故名思议就是合作共同,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区域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智力支持,因此在新常态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表现为:一是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支撑。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高等院校是智力资源的代表,通过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有助于激发高校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例如越是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就越强;二是区域经济创新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支持。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本地的高校就职,而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吸引高校学生选择就业,这样对于形成浓厚的教育资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二。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的瓶颈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实力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因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但是在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的实力还有待提升;首先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比较薄弱,科研成果转化不足。长期以来高校存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的局限,高校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缺乏对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调研,尤其是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例如高校的科研条件投入不足,甚至部分地方没有品牌高校;其次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范畴有待加深。在强调创新背景下,虽然高校教育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是根据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的成效看,地方参与地方创新的范畴紧紧停留在简单的人才培养上,而缺乏对经济创新的深层次合作;最后地方高校的自觉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足,难以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创新性产品。
(二)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机制不完善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一是协同主体隶属部门管理体制不清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主体是高校与企业,然而由于二者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体制,造成协同合作停留在口号“阶段;二是协同创新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但是在运行机制建设上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成果所有权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平台运行机制就存在诸多缺陷,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运行平台多数集中在高校的实验室内,而产业化则集中在企业,这样受限于不完善的运行机制导致二者在利益追求上会出现矛盾与纠纷,影响协同创新的成效。
(三)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动力不足
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的动力不足。根据调查大部分高校不愿意参与区域经济创新,当然这与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是有很大关系的。由于地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需要很长的过程,这需要高校消耗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而政府对此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就会给高校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困境,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不高。在新常态环境下虽然企业认识到高校资源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科研创新受限于体制影响,因此企业在很多时候不愿意与高校合作,他们认为与高校合作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例如企业认为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不足与支撑企业的回报,因此在协调创新合作上表现的不积极。
三。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协同机制必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区域政策导向,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
首先要加强区域政策的导向性,构建以地方经济需求的战略体系。开展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围绕地方经济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参与地方?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地方院校要将区域战略需求以及科技发展问题作为科研的重要内容。当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对此高校在参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科研的实效性;其次强化科研奖励机制,激发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动力。高校在创新驱动中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而高校科研则是激发高校创新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不断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下,高校还必须要及时出台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例如对于重大科研项目不仅要给予经费的支持,而且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深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合作层次。校企合作是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创新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
(二)健全协同创新体制,构建多元化参与机制首先针对经济创新所存在的不确定,为了消除地方高校参与经济创新而产生的风险,要建立健全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高校的风险,激发高校参与创新的动力。例如针对科研研发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如果风险由高校独立承担,这样在巨大的资金投入面前,高校必然会存在较大的困境,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构建风险承担机制,形成多元主体承担机制。当然在构建风险分担机制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明确科研创新成果效益的分配制度,例如在制定分配制度时应该按照贡献程度。投入比例以及承担风险水平“等方面考虑;其次要积极构建创新协同运行平台管理机制。立足高校。经济等需求构建完善的平台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势互补,达到共赢。
(三)创新协同模式,激发创新动力
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要在持续的转型和升级中获得发展。当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面临协同创新交流沟通缺位。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变当前短视的点对点“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多对多“的模式取而代之,以满足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方高校和区域内的企业要以长期的协同关系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搭建合作多方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构建覆盖地方高校所有专业和区域内企业所有技术领域的数据库,使技术创新和转移的渠道更加顺畅,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与竞争力。
(四)发挥政府引导,构建多元培养模式
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必须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为协同创新的资金投入,例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投入到地方经济创新发展中。另外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建立科研合作中心等部门,以此带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高校科研评价。通过科研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创新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也要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平衡人才。学科以及科研的协同发展。例如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实践化而提供基础。当然高校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也进入深水区,加快转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方向,通过与地方高校的联合,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切合时机地找准协同的接口和缺口,才能及时。有效。高效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地方高校的进步,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329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