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學制度的探索与思考【2936字】

时间:2023-02-05 09:34来源:毕业论文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學制度的探索与思考【2936字】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51-02[ZW(N]

[作者简介]卢人聪(1982―),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论文网等教育管理,参与了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课题。福建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等相关研究。

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福建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质“的要求,即从外延发展进入了内涵建设,从简单的规模效应转变为强调凝练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质量与特色的竞争,无疑将是新一阶段竞争的核心主题。面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如何变革创新民办大学制度内容,特别是构建适合新要求的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真正建设结构优化。效率卓著,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组织要求,实现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福建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福建民办高校创造了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多项第一:1984年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福建华南女子,1994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仰恩大学。以此为代表,福建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规模看,全省共有民办高校36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8所。独立7所。高职院校21所),占全省高等学校总数的40。23百分号;在校生21。1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8。21百分号。从举办者看,7所独立院校有的为母体大学举办,与母体大学有着紧密的关联,有的由社会力量或企业财团举办挂靠到母体学校。另外26所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或为家族企业,或为企业集团,或为社会团体。校友组织,性质迥异,各不相同。

在整体不断发展的同时,福建民办高校也遇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管理体制方面,这些高校都构建了以董事会为核心治理机制。但在具体实施中,有的高校能够有效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有的董监事机构不健全或名存实亡。从发展态势看,有的学校快速健康发展,也有个别已走向背离创办初衷。勉强维持。萎缩衰落的境地。在成绩和问题面前,如何从学校内因出发,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寻找规律,建立学校科学高校的治理制度,就成为摆在福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发展变革的趋势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美两国兴起,继而在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的以政府职能转变。公共事务民营化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主张,推动了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并促使各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更加完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共同认识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民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与探索

(一)凝练现代大学理念

制度的设计在于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可普遍凝炼为:一是坚持以学本。高校是一种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举办者。校友。政府等共同组成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只有确立学者第一。学生第一的理念,摆正高校举办者和管理人员的位置,才能真正体现出学术组织与企业的本质区别,真正发挥高校的核心功能。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民办本科高校要扬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要着力于培养既具备一技之长,满足当前社会需要,又能具有一定的知识学术储备,确保发展后劲的专门人才。

(二)坚持公益性办学

公益性办学是民办高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这都阐明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属性。尽管民办高校由特定举办者或出资人创建或经营,但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无人有权获得大学的剩余价值,学校应反映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应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控制。

(三)健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条件。民办高校首要是切实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构建富有代表性并运行有效董事会就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其构成除举办者。学校管理成员外,还应吸收教师。行政人员代表以及对学校建设有重大贡献的社会人士参加;应坚持亲属回避制度,严格执行董事会章程和议事规则。二是明确董事会的职权边界,即仅限于研究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筹措学校办学经费,而不介入具体的事务管理;切实保障校长。学校管理者独立行使职权,有效管理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

三。深化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要具备上述的理念,要真正实现治理架构的有效运行,就必须有一整套机制作为支撑。其应可以从三个方面突破推进:(一)强化二级的权能

确保二级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现小行政。大院部“。为此,要落实财务。人事管理的二级责任制,并将其延伸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即如经费,可根据二级的招生办学规模数。学科专业特点。各类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教师构成情况。科研项目和成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促其主动去调查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供求情况,积极思考专业设置,主动调整教育教学办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效建设购置教学科研条件和设备,并进而更有效地激励教师个体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

(二)创新民主治校模式

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民办本科高校应权衡兼顾相关者利益,并形成共同参与决策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为此,应建立校内民主管理机制,探索由校党委。工会。教代会。校友会。学生会有机组成的内部约束机制来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具体来说,通过校党委。工会。教代会。校友会。学生会的分级参与和监督,有效保证学校章程。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证各决策机构既各司其职,又不逾越权限;在人事方面,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民主参与机会,规范聘用程序,进行有效民主评议,甚至在校长遴选时参考国外经验吸收考虑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财务方面,必须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通过党组织做好日常监督,通过党委领导下的工会。教代会做好重大事项的监督。

(三)深化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激励机制,是民办高校治理机制创新的关键,应主要从三层两面来考虑:一是对高层的激励问题,即是对董事会。校务委员会等决策机构相关成员的激励;二是对核心管理者的激励问题;三是对教师。科研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激励问题。在激励机制的内容方面,应采用多元化方式:一是物质激励。如短期的薪酬。奖金。津贴福利等,长期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二是无形的激励方式。譬如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发展空间。有效的民主决策和管理渠道等。管理学理论认为权力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对高层权力机构成员和核心管理者而言,控制权激励将发挥更大作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务升迁制度和工作业绩与获得的控制权正相关的激励机制,必将使激励对象产生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學制度的探索与思考【293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7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