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后勤管理也与时俱进,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来规范其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以及标准性。所以,要想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信息体系,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高校管理工作不论文网断完善和进步。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具体进行分析。
(一)后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后勤管理队伍。但是,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层次有待提高,无法很好地适应信息化建设及发展要求。调查显示:后勤管理人员中,40岁以下仅占35。59百分号[2]。在高校这一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高素质人群聚集地,当前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状况不仅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还严重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信息资源共享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数部门都无法做到从大局出发,只注重在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在构建本部门信息化平台时并未对其他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因而导致不同部门信息平台间缺乏足够的兼容性与信息共享性,导致各部门产生信息孤岛[3],无法顺应信息时代资源共享理念,导致各个系统之间很难进行整合。如当前多数高校后勤部门均建立了学生公寓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门禁刷卡及智能视频等功能,系统会在晚上自动对未及时归宿者以及12h为出宿舍门的学生进行统计,以便为学生处及团委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由于学生公寓管理平台和学生处及团委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不兼容,因而难以进行有效对接,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
(三)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两种模式:①一步到位“模式,是指通过前期的调研与规划,一步建成信息化平台,此模式风险很高,而且需要一次性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及资金,因而该模式应用较少;②先局部。后整体,分步实施“模式,该模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但是,由于多数高校在应用该模式时,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和标准,信息化建设过于盲目,因而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混乱。无序。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一)改革后勤人事制度,加强培训力度
针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高校应加快改革后勤人事制度,利用分流。内退。赎买等方法,解决年龄偏大。综合素质较低等后勤人员的归属问题。同时,进一步推进高校社会化的深入改革,公开招聘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化青年人才,采用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5],确保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应加强在岗员工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信息化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明确岗位要求,确保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后勤管理信息化规范及统一的行业标准
就高校后勤管理系统而言,其对于信息规范化及标准化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化行业标准,才能确保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系统不兼容,数据接口不一致所引发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具体而言,后勤管理信息化规范应当满足如下要求:①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运行模式;②数据信息的设计满足信息化行业标准及应用规范的相关要求;③功能完善。齐全,满足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④具有通用性。易扩展性。可操作性等特点;⑤具有应用访问及数据交换接口,满足应用管理规范及标准,可以实现同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集成;⑥拥有规范。齐全。完善的技术文档。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广,因此,必须加快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为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6]。同时,还要注重加强网络与硬件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契机,加快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以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带动标准化建设[7]。此外,应结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有步骤。有层次。以点带面地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发展需求,为此,必须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共享,逐步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高校教育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188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