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论略:热点。问题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2―0087―05
随着社会现实生活中物质财富的逐渐积累,受教育与个人以及家庭利益之间的密切程度与日俱增,公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量和关注论文网度迅速提升,面对教育问题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和功利性判断取向。进入2013年之后,教育界的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甚至恶性事件频发,人们一再质疑: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了?因此,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满足公众受教育权益的需求,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发展很快的新兴研究领域,系统性的舆情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中,首次明确提出教育舆情分析研究“的研究方向,标志着教育舆情开始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就教育舆情的本质而言,它是公众对于教育问题的情绪。态度表达和行为倾向,是公众对教育权益的诉求,包含着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对教育问题的复杂心态。因此,开展教育舆情研究有助于下情上达,具有辅助教育管理决策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舆情的内涵
舆情“一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非舶来品,最早见于旧唐书。舆情可以解释为: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对其关心或有利益关联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并通过适当的表达形式。载体和媒介进行传播。简言之,舆情是公众对公共事务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舆情主体(公众)。舆情客体(公共事务)和舆情本体(情绪。态度和意见)是构成舆情的核心要素。
具体到教育舆情,其舆情主体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其相对应,教育舆情客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广义的教育舆情主体涵盖了社会公众总体,因此,作为舆情客体的公共事务应被限定在教育领域内,人们会对教育问题产生不同的舆情倾向和利益诉求,这正是教育管理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教育舆情内容。狭义的教育舆情主体专指学生群体,作为舆情客体的公共事务可以扩展为任何社会热点问题。因为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不仅是教育问题,任何为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引发形成自己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并借助若干渠道进行表达,这便是当前加强校同舆情引导和管理的动因。
综上所述,教育舆情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核心群体的公众,对以教育问题为核心的公共事务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因此,重视学生群体的盥情主体地位是教育舆情研究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评价和利益诉求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热点领域
2002年5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组成了教育舆情系列调查课题组“,开始了教育舆情研究。在此后的十年间,教育舆情研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使用中国知网“的检索功能,截至2013年11月,共有793篇学术论文以高校舆情“为研究主题。将以上论文按照研究主题分类,并统计各类的发表篇数,数量最多的领域分别为:教育满意度研究,教育舆情形成。传播与变动机理研究,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高校群体性事件与舆情预警。监测和应急研究和高校舆情引导与管理机制研究。以上五个领域形成了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折射出高等教育工作中的若干现实热点问题。
(一)教育满意度研究
从教育满意度的实质来看,它是民众对于教育问题的舆情表达,是社会公众对其教育权益的诉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正是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公众对教育权益的诉求,引起了对教育满意度问题的高度关注。
国内的教育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评价两方面。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是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有:网络远程教学满意度指数模型。区域教育受众满意度评价模型。本科教育满意度的综合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等。教育满意度评价研究往往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往往是为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对象几乎涵盖了普通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电大。MBA。高校来华留学生等各个受教育层次。2011年8月~10月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开展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感受和评价。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充分体现了教育舆情是教育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的重要依据,受到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教育舆情形成。传播与变动机理研究
舆情的形成。传播和变动一直都是舆情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教育舆情问题的基础就是对教育舆情形成和传播规律的深刻认识,这是该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对教育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途径。特点和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经验概括和定性描述。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过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阶段论或四阶段论。其划分依据各有不同,有的以事态的进程和发展为依据,有的以社会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和态度改变理论为依据。还有少量研究将大学生舆情形成和变动过程划分为若干类型或状态,并探讨了彼此之间的转化机制,如增长性舆情。稳定性舆情。衰退性舆情相互间转化的内在机制,舆情的潜伏状态。舆情的激发状态以及舆情的消退转化状态的演化等。(三)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舆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因为了解大学生的舆情倾向和思想动态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舆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意义和相互关系以及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对策等,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相对薄弱。
在该研究视角中,也有为数不多的系统性较强的成果,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研究内容,包括大学生群体舆情状况。校园舆情发生原因及规律。校同舆情的传播。网络舆情研究。校同舆情的介入与管控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网络舆情工作流程,包括信息规划。信息发布。舆情信息的汇集与整理。分析与研究。报送与决策等;同探讨面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模式及创新。
(四)高校群体性事件与舆情预警。监测和应急研究
高校群体性事件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将其与舆情预警。监测和应急研究相结合,是探索构建和谐校同的必然要求,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目前,此类研究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即定性的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研究,定量的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技术层面的舆情收集,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开发设计。其中,尤其以第一类的定性研究居多,例如: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系统的子系统构成和预警运行机制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研究。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系统构成研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系统的自组织演进和舆情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研究等。
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是近年来舆情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专门面向高校群体性事件或教育舆情的预警指标体系研究非常有限。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研究者对于网络舆情预警指标的选择各有特点,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很有启发,例如:三角模糊数和灰色预警评价,从网络警兆指标体系的灰色特性出发,提出的包括网络舆情广度。网络舆情热度。网络舆情态度倾向。网络舆情行为倾向等四个一级指标在内的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等。
在技术层面的研究中,网络信息采集技术。热点话题发现技术。网络平台技术。敏感信息发现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被认为是设计和开发舆情收集。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关键性技术。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主要功能需要通过舆情信息采集。舆情信息预处理。热点及敏感话题检测。舆情信息分析。应急处置。结果反馈等若干模块来体现。
(五)高校舆情引导与管理机制研究
如果从社会控制理论来看,引导和管理是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引导是一种软控制“,而对不良或非法舆情信息内容的管理则是硬控制“。这种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舆情引导和管理方式日益受到教育管理界的高度重视。
高校舆情引导研究涉及引导原则。引导机制。引导手段和方法等内容。在高校的舆情引导原则方面,以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舆情引导纳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等成为高校舆情引导原则的关键点;在引导机制方面,高校舆情引导的长效机制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通过构建重点舆情的快速捕捉机制。重点舆情的快速评估筛选机制。重点舆情的快速干预机制来完善引导和管理机制等;在引导手段和方法方面,创新教育手段。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制度建设。提高媒介素养。培养论坛领袖“。提高网络技术等被认为是基本方法。
高校舆情管理工作的现状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指出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重视网络“忽视传统媒体效应“。重堵“不重疏“。重宣“不重教“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研究者们纷纷提出对策建议,主要集中在:坚持以人为本,讲求策略“的管理原则。成立高校舆情信息管理组织部门。健全高校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安全技术和设备保障等方面。
三。高校教育舆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的高校教育舆情研究主要是以舆情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探讨教育领域内若干微观层面上的热点问题和应对策略,缺乏对教育舆情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也有所欠缺,定性描述居多,定量评价很少。这一研究现状反映出当前研究者对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舆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范式的缺失。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是由库恩在科学GM的结构中提出。究其实质,研究范式就是某一学科共同体或学术团体在研究相关问题时所沿用的一套圈内人士业已公认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操作规则。对当前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热点的梳理,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范式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一)教育舆情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当前的高校教育舆情研究呈现出应用研究先行。理论研究滞后的特点。这种现状的形成与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未免显得急功近利,根基不牢,因此也会影响教育舆情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教育舆情基本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教育舆情理论体系。教育舆情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舆情研究。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包括对教育舆情的主体。客体。本体。情境因素。载体与媒介等问题的研究;基本规律包括教育舆情的产生模式和变动规律研究等。完善教育舆情理论体系需要应用研究提供实证素材,而应用研究则需要理论研究作为指导,两者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推动教育舆情研究体系的完善。
(二)教育舆情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成熟
在研究方法方面,当前的高校教育舆情研究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考量,因此难免给人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印象;在研究手段和技术方面,舆情信息收集。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面向教育舆情信息收集和监测的专业性工具更加匮乏。教育舆情研究属于典型的应用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注重实证研究。虽然有若干品牌的网络舆情软件面世,但是由于功能和性能上的局限性,问卷调查依旧是教育舆情研究最基本。最可靠的数据收集方法。此外,定量分析方法也不应拘泥于简单统计方法,对舆情倾向的评价和预测将成为教育舆情研究的一个热点。(三)教育舆情研究的操作规则不健全
操作规则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舆情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操作规则健全与否关系到教育舆情研究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教育舆情调研属于新生事物,操作规则正在逐步完善,规则不健全的问题可以被理解。另一方面,受商业利益驱使,舆情调研行业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表现为舆情调查程序不规范。不严谨,因此调查结果难免缺乏代表性,极容易以偏概全,误导公众;舆情调查数据容易被当作炒作工具,被调查机构人为篡改。夸大和滥用。因此,教育舆情调研的科学。健康发展需要以健全的操作规则为保障,舆情调查机构在职业操守方面也要自律。如有必要可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以保障教育舆情调研的可靠性和公信度。
四。展望: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未来走向
从认识论角度,研究可以分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几个层面,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在这五个层面上的完美结合。
(一)在研究对象上,形成高校教育舆情研究对象的多视角整合
高校教育舆情研究对象的多视角整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形成教育舆情理论体系,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整合热点研究问题,形成若干分支研究领域,开展系统化的实证研究,完善教育舆情的研究范式。
(二)在研究目的上,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舆情研究的角色和定位
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舆情研究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的角色和定位。在教育舆情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关于教育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用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教育管理机构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和对策建议,成为教育管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三)在研究方法上,促进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的科学结合
高校教育舆情研究服务于决策的属性要求其要以实证性。评价性和预测性为导向,需要对研究对象及问题进行测量。评价和预测。一味采取定性描述会使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有力的依据,而过分依赖数量模型又会使研究结果晦涩难懂,不利于具体工作部门的吸收和采纳。因此,教育舆情研究应该以定量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高度提炼和归纳,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性和前瞻性内容,充分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
(四)在研究过程上,推进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
程序化建设是对高校教育舆情调研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是对研究质量的保证。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教育舆情研究机构,建立教育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和制度,形成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的多级联动和网状互联,增强教育舆情研究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在研究结果上,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教育舆情研究是面向决策的,能否提供科学。可靠。切实可行的辅助性信息,是评价教育舆情研究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因此,教育舆情研究应避免大道理式的空谈,有理(理论)。有据(实证)。有对策(解决方案)是确保研究结果切实可行的基本要求。
五。结语
近年来,教育舆情研究随着教育热点事件的频发而迅速升温。教育公平。应试教育。教师待遇。师德建设。教育收费。毕业生就业。校同安全等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育舆情研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高校教育舆情研究不仅要汇民意。传民声。聚民智,还要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形成根源,厘清教育舆情的演进规律,总结应急与处置的经验得失,以及时。精准和专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高校教育管理决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论略:热点。问题与展望
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论略热点问题与展望【623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