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应对机制研究
一。引言
安徽财经大学位于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市,现有三个校区构成(交通路校区。龙湖西校区。龙湖东校区),其中龙湖东校区。龙湖西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子湖两畔,学校占地总面积1521亩,建筑面积70。1万平方米,在论文网校普通本科学生21000多人,硕士研究生16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000多人(其中在校函授生1000多人)。这种高密度的学生群,对高校安全稳定的管理工作以及社会综合治理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加强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探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
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各种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在高校内的集中反映,其中既有政治。社会环境因素又有高校管理。高校自身环境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心理和其它偶然因素的作用。对高校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的清醒认识,是合理预防并有效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条件。
(一)政治因素
作为走在时代前列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一类社会人群,当代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涉及国家发展前途和民族情感的问题都往往给予高度的关注。当前中国正迎来民族复兴的伟大契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样的政治背景,一些突发性重大事件极为容易对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产生诱导作用,如2010年9月,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撞击中国渔船并扣留中国籍船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心,也激起了广大学生对日本政府的强烈不满和愤慨,最终引发多地大学生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这类群体性事件,主要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希望通过游行示威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学生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样的举动当中,也有少数部分人没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了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过激行为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复杂的政治原因是导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的好坏会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导致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第一,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已有的社会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又不断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当代大学生所秉持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会积聚起来,而一旦时机成熟,大学生们就极有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第二,从学校周边的小环境来看,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新校区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郊区,而这里社会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状况相对较差,也是导致高校群体性事件易发的一个诱因。
(三)高校教育管理因素
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能够对教育公平“以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充分彰显,同时由于新教育体制自身的不完善和新旧教育体制之间交替的不统一,使得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制度的盲点。一定程度的混乱乃至失控现象的发生,其中尤以教育产业化表现的最为突出。一部分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利益将会因上述现象的发生而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当这种负面影响使得学生个体或群体难以继续承受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就极有可能通过较为激烈的方式宣泄出来,从而极易诱发各类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
(四)高校自身环境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种校园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校园环境发生改变的同时,高校改革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的不均衡以及高校扩招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相对不足。比如有些高校的教学与生活设施没能做到同步发展从而致使教室。食堂。阅览室以及学生宿舍较为拥挤等;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突发现象的时有发生(诸如停水。断电。断网等),这些都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极易引发各类诸如罢餐。罢课。向校领导请愿甚至走出校园举行游行示威活动等学生群体性事件。此外,诸如各种校内利益关系的调整。学校管理工作的疏漏和校园民主渠道的不畅通等,也都极为容易导致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学生自身组织因素
学生团组织和学生会作为大部分高校的民主组织形式,其职能往往在学校行政干预系统下而被稀释,并不能将为学生利益服务的职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此外,大多数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完全隶属于学校行政系统内的某个部门,并不能独立发挥其自身为学生服务的作用。这些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多数是由学校领导任命或者是行政委派,而不完全是经过学生的民主选举产生的,因而他们主要是向学校领导或上级负责,进而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向学生负责。像这样被学校行政部门所吸收的学生社团组织,就很难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权益的代表者或维护者。如果学生组织在维护学生权益方面不能够充分独立的发挥自身作用,那么维护学生权益的基层组织保障也就会随之丧失,进而造成学生组织能力的低下。自我调节机制的缺乏以及校园内部矛盾自行化解机制的欠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极易导致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六)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学生自身的一些不健康心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产生诱导作用。第一,由于法律观念淡薄而导致的不健康心理。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在权益遭受侵犯的情况下,这部分大学生往往不知该怎样运用合法手段或程序来解决现有问题,他们采取的方法多数情况下式找老乡。找熟人来私下解决,进而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促使下,使得这部分大学生极为容易参与进群体性事件中。第二,由于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而产生的泄愤与盲从心理。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部分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以及生活等方面而产生的各种压力和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以至于这部分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使得他们很可能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或方式以泄愤了事。第三,学生们内心所存在的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在社会学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很纠结与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参照群体的不同选择而导致的,至于与自身利益的实际增减其实并无太多直接联系。相对剥夺感主要指的是那些有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个体或群体的自身的一种主观性感受。在如今的校园生活中,总有部分大学生喜欢拿自己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同其它高校进行比较,进而总觉得其它高校的各方面条件要比自己学校更优越,最终导致一种相对剥夺心理的产生。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那些心理本就不健康的学生极易把不满心理诉诸于各种实际行动,最终导致各种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此外,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可感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娱乐与社交的重要工具,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相关信息,信息的时效性更强,而且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相对自由的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网络成为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推器和重要平台。
三。建立我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组织预防机制准备要成功化解我校群体性事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根据上文的原因分析,在事先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十分必要。
(一)建立群体性事件合作预警机制
第一,搭建我校群体性事件合作预警机制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而在我校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首先是平台的建设,即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综合信息平台。综合信息系统,既是综合性的群体性事件预警信息中心,也是一个群体性事件管理联动指挥平台。这个平台将我校群体性事件管理指挥中心和校外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连接,尤其是与公安部门建立畅通的联系。其次是管理团队的建设,即建设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团队。
第二,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合作预案。学校与家长应建立必要的联系,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对于积极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学生,学校应与其家人沟通,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双方拥有合作的联系方式。
(二)建立校园的文化预防机制
首先,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只会促使师生关系紧张。因此,要有效地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有必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其次,创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不明确,学生及一部分教师的利益表达不畅通,往往会产生不应当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我校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降低广大师生与学校领导的沟通难度,是防止我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后,建立谣言阻断机制。在许多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谣言和事实混合,导致人们认识到事实的困难度增加。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传播的速度是惊人,危害也是巨大的。然而,许多案例证明,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来阻止谣言。在我校,学生的年纪都还偏小,对待事物的态度还不是很成熟,青年学生轻信。冲动,更容易受到传闻的影响和误导,因此,研究和建立有效的机制,阻断谣言,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建立我校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
为了应对我校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在我校建立合理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出现突发事件能合理有效地处理也是建立应对机制的题中之义。
(一)成立校园群体性事件应对管理组织
首先,建立校级群体性事件管理领导小组。为了在我校确保及时和有效地应对危机爆发的群体性事件,相关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学校应事先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我校群体性事件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应由学校分管学生和保卫工作的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应当包括保卫处长,学生处长,校团委,各院(部。研究所)党委(直属党支部),后勤集团党总支和校医院院长。
其次,建立院系群体性事件管理组织。我校教师和学生共有将近两万人,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还需要建立院系群体性事件管理组织,就是从各个二级抓起,严格学校群体性事件的管理。院群体性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包括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院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委员,团学青主要学生干部等。院群体性事件管理组织的领导班子,实行组长负责制,确保群体性事件的的预防和治理能够切实落实到实处。
最后,在学生组织中建立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执行机构。学生组织中建立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执行机构,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管理群体性事件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同时也为维护学校学生生活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利用我校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二)建立我校群体性事件应对培训机制
第一,加强工作人员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知识培训。必须培养工作人员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为了有效预防我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学校领导。学生组织和保安人员的力量是不足够的,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
第二,举行群体性事件应对措施的讲座。我校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关于群体性事件应对措施方面的讲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讲座让学生明白盲目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二是要提高学生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能力。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当他们发现群体性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的迹象,应该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向有关机构报告并协助有关机构进行现场处置等。
第三,对保卫系统的保安人员进行群体性事件应对培训。我校的保卫系统是应对和处理学校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群体性事件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管理能力是提高我校应群体性事件应对能力的关键。
五。结论
通过对高校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的研究,分别从预防和应对两个角度针对高校易发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各种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在高校内的集中反映,其中既有政治。社会环境因素又有高校管理。高校自身环境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心理和其它偶然因素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合作预警平台与发展和谐校园文化来完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成立群体性事件应对组织和建立群体性事件应对培训机制来加强高校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建设。
高校的安全和稳定是高校发展的首要基础。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付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单向机制的建立,它应该与社会的其它基础性机制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促进整体社会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机制的有效运行。让高校群体性预防和应对机制与社会群体性机制综合表现出一种全面协调的联系,需要通盘考虑与恰当安排,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诚然,高校安全稳定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建立与完善我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是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应对机制研究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應對机制研究【512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