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應急处理研究【4526字】

时间:2023-02-08 12:01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應急处理研究【4526字】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保卫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随着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高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保卫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随着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很多大学为提供优良的教学条件,建立了大批新校区,使得保卫工作点多,面广,治安工作多头管理,增加了保卫的难度。学校周边环境往往非常混论文网杂,网吧。美发厅。歌舞厅林立,交通混乱,与校外社会人员混杂一起,易引起打架斗殴等治安事件。另外,学校周边出租屋林立,很多大学生外出住宿,在现有师资配备水平上,学校很难对其进行集中管理。陈旧的保卫工作已经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措施,特别是在面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高校作为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受到社会公众媒体的较高关注,一旦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必将给参加者。学校。社会各方造成不可估量的物质。精神损失。如何有效预防,成功处理此类事件,是学校保卫部门面对的一个严肃课题。

一。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特点

1。群体事件的性质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起的,一定数量群众参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采取非法集会。示威游行。上访请愿等方式的具有激烈对抗性的事件,严重者通过采取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等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或群体的诉求。而发生在高校的群体事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指在高等院校内或以高等院校师生员工为主体的人群,为了他们共同的要求和主张,突然采取非法的集会。游行。集体上访。罢课。静坐。围攻党政机关。阻断交通,甚至打。砸。抢等方式,给学校乃至社会造成危害。损失或影响的非法群体活动。

2。高校群体事件的特点

(1)起因多样性

高校群体事件的起因多样,难以预测。事件的爆发原因可以是关乎国际时事的国家民族尊严问题,可能是教师或学生群体受到不公正待遇问题,也可能是某一微小的突发事件,任何微小的迹象都可能成为一次高校群体事件爆发的诱因。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时时预防的心理准备,具备敏感而准确的判断,见微知著,从有限的信息中获取足够的情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由于影响事件的因素多元,难以预测,所以高校群体事件的发展往往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如果处理得当,事件会在萌芽之时就得到平息;也有可能事态突然恶化,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2)爆发的突然性

由于高校人员密集程度高,学生思维活跃,关心时事,他们的年龄结构和思想认识比较接近,又由于学生情绪不稳定,在遇到特定刺激后会引起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他们熟练掌握网络。手机等传播工具,因此,作为群体事件诱因的某些信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大量传播,导致群体事件突然爆发。在校相关职能部门获取信息前去处理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处理时间,增加了处理的难度与支付成本。

(3)目标的针对性

高校的群体突发事件往往有针对性的目标,如学校餐厅的质量问题,宿舍卫生问题,教师待遇问题等等。所关注问题或涉及到的层面较为复杂,或涉及到尖锐的利益纠纷,或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而日益积累的问题,因此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化解对立紧张的情绪。

(4)起因的合理性

高校群体事件的诱因往往是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在正规解决渠道受到阻碍的前提下,才将内心的不满通过极端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强烈的对抗性。因此,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共鸣,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而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师生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不满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则局势有可能迅速恶化,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面对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事件参加者的合理诉求,避免对抗性处理方式。

二。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的办法。群体事件的萌芽。爆发与后续的发展阶段与矛盾的持续积累有关,当其已经发生而去解决时,矛盾由于持续积累而达到爆发的临界点,无论解决的结果好坏如何,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在对待高校的群体事件时,要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防范上下功夫。对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从制度建设。情报信息收集等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一支富有专业精神的高校保卫队伍。

1。制度建设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萌芽与发展,并不是某一两个职能部门所能轻松应付的,而是要集合全校力量,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职能部门参与,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因此,高校需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具体特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从制度建设入手,落实管理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进一步落实治安综合责任制。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预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类方案的预案,细化预案的具体流程以及责任与职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演习,提高相关人员的执行。操作能力。

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仅仅依靠行政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校师生提高意识,把安全稳定工作与日常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当中来。

2。建立高效的情报网络

高校群体事件由于其爆发的突然性以及发展的难以确定性,增加了处理的困难程度。要稳妥处理类似事件,离不开快捷高效的情报系统。要健全完善高校学生的情报收集。分析制度,情报报送制度,情报评估。奖励制度,及时了解动态,准确判断事件的发展趋势,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1)信息采集

在现阶段,高校保卫处所收集的信息主要通过信息员。学生会干部。护校大队以及学生辅导员等来获得。为了及时高效地获得第一手情报资料,需要将现有的情报收集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对情报的采集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意识上强化他们对信息采集工作的敏感度,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速度。

在情报的收集上,应建立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可以要求学校辅导员。班主任。护校大队。学生会自律委员会以及信息员等定期上报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掌握学校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强化辅导员制度,建立学校保卫处与学校辅导员的联动机制。学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面,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并进行筛选,对思想或行为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对某些师生具有较大意见的事件进行跟踪,随时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确立处理的轻重缓急程度;加大校园网的监督力度,实时监控校园网,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应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密切关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化。另外,在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应落实信息采集的奖励制度,对提供有效信息的情报采集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充分调动信息采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建立情报信息采集工作的制度化与正常化,上述措施应该有专人负责。另外,需要保证和完善学生问题反应渠道的畅通,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主动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答复并限期整改,及时化解矛盾。

(2)情报分析

对于从各个渠道获取的第一手情报资料,并不能马上得出结论,而需要分析情报的真假。事件的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整个事件的事态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论断。在情报的分析过程中,需要从情报来源。情报内容上仔细推敲,并能够保证从多个渠道获得信息加以相互印证,保证信息渠道的真实和高效。

(3)重视外部环境的敏感变化

相关职能部门要具备相关的政治敏感性,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解读,及时掌握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应,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能够激起学生较为激烈情感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和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给予密切关注,防止此类外部因素对高校师生造成恶性的情绪刺激而引发群体突发事件。

三。群体事件的危机处理

高校的群体事件一旦发生,校专职行政部门必须尽快部署,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同时上报校领导,如果形势需要,可上报当地公安机关,协同校内外力量共同应对。

事件处理的第一步,是对事件的情报收集。校保卫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动态性。内幕性情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本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快速掌握实践的起因,参加人数,主要诉求,并就有关诉求进行通报;了解幕后。策划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核心人物动态。在对情报进行正确解读的前提下,迅速制定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利用各种资源,将群体突发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化。

实际上,群体事件的的发生和发展虽然非常迅速,但是仍然可以相对清晰地分为初动阶段和骚动阶段两个主要阶段。在群体事件发动之初,集结的群体初步形成,是化解危机最为宝贵的时机,虽然这一时间相对短暂,但是如果方法正确,措施得力,仍可以较好地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在这儿一阶段,本着可散不可聚,可导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坚持疏导说服教育,缓解现场气氛。因此,校领导需要对参与者一些合理要求尽快做出明确回复,对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尽快明确态度,真正取得事件参与师生的信任。另外,群体事件中需要将骨干成员与绝大多数参见者区分开来,要注意团结绝大多数,孤立骨干成员,瓦解闹事群体;同时要注意正确区分事件性质,将师生以合理诉求为基础的集会与违法犯罪区分开来,注意言辞,防止矛盾激化。如果初动阶段防范失败,集结群体已经形成,此一时期要注意处理方式,严防发生公共安全的行为,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防止对立情绪进一步激化。如果事件进一步升级,则需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在事件的危机处理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学校领导必须亲临现场化解矛盾。一方面,学校领导靠前指挥,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群体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所做的安抚性的话语,事件参加者往往将其理解为缓兵之计“,对于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难以获得参加者的信任。学校领导由于其所处位置,所表明的态度以及承诺具有较强的可信任度,能够有效缓和紧张气氛,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在群体事件发生时,需要正确利用舆论力量。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呈几何倍增长。由于事件发生后,群情激奋,如果没有正规渠道获得第一手正确信息,谣言传播的土壤就会变得非常丰厚。因此,在危机处理中,党政部门要树立占领舆论制高点的意识,控制谣言的传播,以公开透明的姿态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平息师生的紧张对立的情绪,引导事件向良性发展。

四。危机处理后的经验总结

对高校群体事件的处理经验的总结应在事件处理之后立即展开。相关部门应趁热打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机制,并及时解决遗留问题,防止矛盾复发。对此次事件的起因。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对此次事件中正确处理的措施以及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错误措施都要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级预案,建立长效应对机制。

五。结论

对于高校突发群体事件的有效处理,需要当事人以良好的制度建设为依托,依靠有效的情报收集与分析,抓住有利时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做好舆论导向,防止谣言传播,及时果断地将事件的负面影响将至最低。关于危机处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的素质,这既包含主要领导人的个人能力,也包括一个富有经验的危机处理团队。因此,以预防为主,并建立危机处理的长效机制,是高校相关行政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研究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應急处理研究【452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1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