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對策探究【3038字】

时间:2023-02-08 12:02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對策探究【3038字】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ftheCauseandCorrespondingStrategiesof“ExaminationWeeks“fromthePerspectiveofCo论文网llegesExaminationSystem

――ASurveyBasedonTwoUniversitiesinHuangshiofHubeiProvince

CHENHaiyan,LIHui,CHENGYujiao,TIANHaoping

(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s,HubeiNormalUniversity,Huangshi,Hubei435002)

AbstractTheauthortakestheexaminationsystemastheperspective,analyze“examweek“phenomenonresultingfromtheexaminationconcept,testobjectives,testforms,examcontentanalysisoffouraspects。Improvement“examweek“phenomenon,youneedtochangetheconceptoftheexam,theexamobjectivesclearly,changingtheexaminationform,broadeningtheexamcontent。

Keywordsexaminationweeks;examsystem;causeandcountermeasures

考试周“指在大学考试前一或两周,大学生在图书馆。教室,甚至食堂等场所疯狂占位,进行整日整夜学习行为的一种现象。笔者从高校考试制度的角度出发,对湖北黄石市湖北师范和湖北理工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考试观。考试目标。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探析高校出现考试周“现象的原因。

1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考试制度对考试周“现象形成的影响,笔者对湖北黄石市文科高校湖北师范和理科高校湖北理工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回收率为94。6百分号,调查对象中男生128人(48。3百分号),女生137人(51。7百分号);大一学生163人(61。5百分号),大二学生87人(32。8百分号),大三学生11人(4。2百分号),大四学生4人(1。5百分号);理科生171人(64。5百分号),文科生94人(35。5百分号)。调查围绕考试观。考试目标。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四个方面,共26题。报告以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有较高可信度。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考试观不合理,60分万岁“和考高分拿奖学金“依旧盛行

考试的功能主要是:整合专业知识,检验学习成果,测评学生潜力,监督和反馈功能。但是由于现在的大学过分强调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定和进行奖励的作用,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考试观,要么60分及格就行,要么考高分拿奖学金,这样无形加剧了学生对期末成绩的功利化倾向。

表1学生对期末考试成绩的要求(百分号)

从表1可见,当询问学生对期末考试要求时,60。3百分号学生选择越高越好“,25。7百分号学生选择不高不低,13。6百分号学生要求只要及格就行;当询问成绩越高越好动机时,近一半学生为拿奖学金,因为期末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的主要标准;少部分同学认为在校学习能拿毕业证就行。

在不合理的考试观影响下,学生学习目的变成应付考试,忽视课堂学习,仅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背诵,达到及格“和拿奖学金“目的,满足短期虚荣投资行为。

2。2考试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检验和能力考查流于形式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手段,但现行高校考试只重过程组织和成绩评定,轻考试结果反馈;高校考试的意义之一在于更充分地发挥其反馈功能,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有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重点点拨和解惑的回应。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表2显示:

表2学生对期末考试最大意义的看法(百分号)

从表2可见,仅37。4百分号学生认为期末考试最大意义是检验平时学习成果,17。4百分号和42。6百分号的学生认为是帮助获得学分的工具和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在对数名学生访谈的基础上得知,他们认为大学考试只是一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其根本无法考核平时学习成果,也无法检验教学效果,成绩高低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考试能力。

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不再在意教学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老师也不再在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老师为了考试而出题“。老师考前定范围。画重点,降低考试的激励作用,致使学生在考试前强化记忆。复习重点,怀有投机取巧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这又是导致考试周“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考试形式单一陈旧,书面测试“和一次性“模式仍占主导

现在高校考试形式主要是书面测试“,即教师据考查内容出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在卷面上书写答案;考核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学生成绩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考试一次性“指只采取一次考试就评定学生成绩;该形式考试容量和时间固定,在反映教学过程和学科特点时具主观性和狭隘性。这种单一考试形式过分夸大了期末考试成绩的作用,忽略学生平时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表3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情况(百分号)

从表3可见,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高校某门课程的成绩的比重达63。4百分号,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仅有26。0百分号,5。3百分号的学生认为他们课程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为主。

单一的考试形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直接导致学生不会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到平时学习中,也不注重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生学习倦怠,为考试过关,愿在考试前用一到两周强化记忆考点。

2。4考试内容面窄。死板,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是主要考试手段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出题意图。范围和题型等。访谈发现,考试主要由任课老师出题,老师为完成任务多简单摘选或滕录,各学年考试内容一致且甚少涉及实践;内容侧重教材和笔记,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忘笔记“;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多只需记诵即可回答,甚少涉及类似论述题。案例分析等考察学生思维的主观题。考试内容面窄。死板,导致学生考前采取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手段来通过考试。

表4学生应对期末考试采取手段的情况(百分号)

从表4可见,仅20百分号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高达72。1百分号学生选择考试前突击的方式准备期末考试,为6。4百分号和1。5百分号学生选择随便看看和裸考。

任课老师考前画重点缩小考试范围,题型主要是记忆的客观题,卷面成绩是最终成绩的主要部分,均使学生倾向考前背知识点或做练习来达过关目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消退的时间很快;由于考试安排在学期末,学生更加愿意选择在考试前突击,这也导致考试周“现象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

3改善措施和建议

以上原因,笔者从考试观。考试目标。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四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3。1帮助学生树立合理考试观,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影响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面对学生60分万岁“和考高分拿奖学金“这样带有功利性的考试观,学校应加以纠正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观,最重要的是要弱化期末成绩的影响力,任课老师要增加考查平时成绩和综合能力,从源头上杜绝考试周“的产生。

3。2明确考试目标,重视教学效果检验和能力考查

考试目标的不明确,学生逐渐沦为考试机器“,不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学校需要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检验。轻努力,以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和掌握技艺的准确熟练为标准的评量。选拔人才的考试目标;要树立以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质量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评量。选拔人才的考试观。另外,在设立考试目标时,要突出教学效果检验和学生能力考查,督促老师平时教学和学生平时学习,积极削弱考试周“现象。

3。3改变考试形式,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设置考试模式

单一。陈旧的考试形式让学生心存侥幸和投机心理,导致不重视平时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所以,改善考试周“现象必须改变书面测试“和一次性“考试模式。任课老师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考试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质疑。探索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模式,学生就不会仅仅关注期末成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考试周“现象。

3。4拓宽考试内容和范围,明确考试意图和增加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面窄。死板等缺陷导致学生寻求在考前以背诵。训练等简单手段备考,最终形成了考试周“现象。从长远上看,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明确考试意图,考试是为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拓宽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要反映该门课程的精髓,并不是简单识记几个知识点,还要注重课程目前研究状况。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体现在考试中;要增加考试题型,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这样学生会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能力,减少考试周“现象。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对策探究

高校考试制度视角下的考试周”现象成因及對策探究【303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1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