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新课标引发的若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31
SomeThoughtsonCollegeSportsNewCurriculum
LUOLina
(Col论文网legeofPhysicalEducation,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Exerciseismedicine“,ThisisEuropeandotherdevelopedcountrieshavebeenvigorouslypromotingthephilosophyoflife,andhasbeenimplementinginwhichtheireducationsystem,sportsscoresoutstandinguniversitystudentstendtobeapriorityscholarshipwinner。Chinascollegesportswiththetimes,withinternationalstandards,emphasiz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sportandhealth,theMinistryofEducationinordertopromotestudentsphysicalh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urriculumdevelopedcurriculumstandards。ByreadinguniversitySportsNewCurriculum,onthereformdirectionandmeasuresinuniversitysports,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howbesttopromotephysicalfitnessofstudentsthroughphysicaleducation。
Keywordscollege;sportnewcurriculum;physicalhealth
前言
2014年国家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一步从目标和手段强调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保障方法。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近几年来Exerciseismedicine“这种生活理念不仅在普通成人中推广,同时也贯彻在他们的教育体系当中,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往往是大学奖学金的优先获得者。虽然中国高校体育能与国际接轨,强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但如何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仍然任重而道远。
1高校体育新课标核心内容的解读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始终贯彻在高校体育课新标准中,新标准不仅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检测和评价,更加明确了体育课的内容以及目标,促使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1)新标准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的授课人数。运动量。运动项目种类及身体素质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课新课标规定了每堂体育课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新课标确定了大学就读期间体育课的运动量: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时的总学时不少于144;专科生的体育课总学时不少于108学时;每周的体育课学时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至少45分钟。其次,标准还规定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希望能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开阔视野。新标准明确了心肺耐力在身体素质中的重要性,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考核指标都强调了心肺功能的基础作用,因此标准要求促进心肺功能的运动部分在每堂体育课至少30百分号;反映学生心肺耐力的运动项目应作为考试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权重至少30百分号。
(2)加重了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在学生评价中的份量。新标准除了要求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体育必修课,规定体育课还可以作为选修课计入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所修的学分。另外,新标准不仅要求高校要拥有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中心,还要建立反馈机制,以学生体质健康的年度报告形式将每年的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结果存档,作为对他们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由于毕业生及格率须达95百分号以上,体质健康监测也称为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标准还要求高校除了反馈机制,还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和研究机制,以此制定干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3)强调了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新标准要求高校保障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因此要求高校能提供给所有学生多样化。可选择。有运动效果的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明确规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要求,每年学校组织的综合性学生运动会等各项体育项目,参与的学生人数达到50百分号以上;高校要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的建设,要求学校有不少于20个的学生体育社团,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定期开展活动,形成健康的校园体育传统。加强健康理念宣传及意识培养,通过校园网各类媒体形式,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2实现高校体育新课标的若干思考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条件,是国家民族之本,是家庭圆满之源。因此,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也不是停留在高校这个阶段解决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各级学校。社会和家庭均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人才生力军。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建议。
2。1激发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大学生正处在思维灵活,兴趣广泛,探求欲望强的年纪,如果能够可以合理和充分地激发学生自我对体育的兴趣将会对其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多设置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中的压力得以释放,不断地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逐渐引导学生找到属于其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将传统体育课上的被动体育运动转变成学生源自兴趣的主动运动。
同样在授课内容选择和设置上也要讲究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由于之前的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目前身体羸弱的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将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得繁简可调,强弱可变,难易可选,多少可练。体质基础好的同学适当加大难度,体质稍差的同学适当降低难度,灵活调配人数。时间。设备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体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体育的真义,久而久之体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让体育相伴终生也就是终身体育观的成功建立。
2。2逐步健全高校体质健康制度,确保国家政策实施到位
一个教育体系良好的循环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好的制度同样也离不开细致到位的实施。近期,新标准强调了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标准,更加细化了高校的监督和反馈职能。
但是除了高校对学生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外,还需要制度细化如何保障高校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去实施。本文认为这需要推行负责人问责制度,对于校长和教育部门负责人的问责必须落到实处。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制定了好政策,但不能真正严格照章执行,政策就毫无权威性可言,也很难得到推广和贯彻,这样高校体育课就陷入更加尴尬的恶性循环。从微观层面说,体育活动的促进。体质检测。评估。监督。检查要有长效的防伪机制。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监测存在比较明显的数据虚假现象。一方面。授课教师感觉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另一方面却是学生体质监测毫无悬念的及格率。要确保政策实施到位,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结果及抽查结果公示并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评估的依据,数据要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奖惩要严明,否则政策就是纸上谈兵,实施程度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目前的最大问题,就需要建立破除人情关系和利益关联并且相对独立的检测体系和监督队伍,不能让高校及其上级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否则所得的数据。评估指标以及依此制定的各种措施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2。3提高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配置,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教学体系和课外活动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体质健康的软件“。学校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避免课程内容单一化,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要能融合新理念。新方法;体育课应采取如俱乐部。兴趣班。通选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能倾听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需求,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放到首要地位;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注重通过高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性格等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从体育课中受益。具体到每堂体育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学习目标,不单一以运动效果为学习目标,而应该考虑在心肺耐力运动中,以学生最大心率60百分号~80百分号的心率即运动强度作为课的目标,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的有效锻炼。
除了在体育课上开设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还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社团建设,指导和规定学生参加课外俱乐部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在俱乐部或社团的活动内容或运动项目进行考试,成绩可计入学分。学校除每年春秋两季举办校运会之外,还要组织学生每周参加至少三次的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采取各项措施将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就硬件“条件而言,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因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等相对不足的现状。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保障学生体育活动将成为一句空谈。由于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多,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器材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部分高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甚至不足1。5平方米。学校应该加大体育硬件建设的投入,营造较好的教师教学和学生锻炼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2。4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担负责任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监督的责任,同时打造出良好的健康意识氛围和舆论环境。国家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当对体质健康的关注要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各类媒体不断强化体育锻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科学的人生观和健康观。学校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配合辅导员督促。学生互助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家长要多与子女沟通,通过谈心。关怀让大学生明白健康和爱的真谛。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
3结语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如一剂良药注入了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当中,目的是指导高校及高校教师更好通过体育课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要想让这良药起到作用,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努力以及教育工作者勇于破旧纳新的勇气,相信只要能够依照标准找准高校体育教学的病灶“所在,未来中国大学生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健康的体魄去迎接世界的挑战。
高校体育新课标引发的若干思考
高校体育新課标引发的若干思考【354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