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处置能力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其作为象牙塔“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作外全放外开放的系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转系和高等教育改革,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强。这都迫切的使我们意识论文网到高校的突发事件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发展和安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生。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和声誉,所以高校突发事件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着的高度重视,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有清晰的认识,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疏通及管理,最终为减少和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做出努力。
一。高校突发事件分类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者社会的因素而引发的,突然发生的,在一定外围内对现有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冲击或危害的公共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校内突然发生,给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或者造成人员伤亡的,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或严重干扰的事件。按照高校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政治类突发事件
政治类事件通常是指在国内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引起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同时也指国家与国家间所发生的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国家间事务。其特点是非常敏感,又非常复杂,当遇到国语过之间的政治事件,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特别是当今网络技术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故广大学生能够迅速参与到这一事件中。而由于大学生高度的政治热情,在事件的传播,应归和处理中特别容易被有心人士和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这极容易引起引起校园的不稳定事件,如果控制不得当,结果严重的还将引起对整个社会安全稳定的破坏。
(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这类型的突发事件多指由于地震。火灾。洪水。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的高校学生的人身伤害。停课等。特别是近年来高校频发的火灾事故,尤其以学生公寓火灾居多,主要原因是学生贪图方面违规用电所导致违规电器引发的突发火灾事故,而由于高校师生普遍存在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求逃生技能缺乏,当灾难发生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在开展集体户外郊游等活动时,在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交通意外突发事故,这也是导致在灾害类突发事件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思考怎样开展学生活动才能避免产生种种意外性。不可抗的灾难产生。
(三)刑事治安类突发事件
我们的大学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状态之下,由于社会环境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加之部分大学生心理成熟较晚,同时自律性极差,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等种种原因所引发的安全事件,如群体性斗殴。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打架。学生被传销组织控制人身自由。假期集体包车而票款被骗。学生财物在宿舍集体被盗等等引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俊属于刑事治安类突发事件。这类事件多带有参与者众多。且有一定的隐秘性同时破坏程度相当严重,而且在我们平时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频率较高等特点。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首先是重大流行疾病事件。如近年来的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的流行,流行病疫情被不断曝光,这对于高校学生密集,传播速度极快的环境下避免疫情的传播扩散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控制不得当,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和更严重才扩散结果,所以这类突发事件的避免和控制也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穷;其次,高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问题,特别是学生群体性中毒事件不可忽视,这类事件对学生的生命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造成流行传染病疫情蔓延。同时还需指出的是校园周边及校内的无证经营摊贩,其所提供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引发高校突事件的一个严重隐患,而且这是在各个高校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就要时常敲响警钟,以防由于管理的疏忽为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隐患。
二。目前国内各高校处理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高校突发事件由于其诱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在处理方式方法上又存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应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高校突发事件在处理上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撑,进而分析目前在处理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具有滞后性
在高校,占主导地位的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模式是事后动员型“,远未做到事先防控型“,缺乏组织化的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预备防范。教育培训。危机演练等环节都甚至连形式都没有,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是某件事情发生之后,才有相关人员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以亡羊补牢的方式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试图加以补救,目的仅限于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消除影响。因此,可以说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所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也还是处于形成阶段。
当前辅导员在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存在的困境在危机管理视角的分析框架下,其深层次原因应该归咎于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等。因此,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校相关危机管理主体应当对引发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高度重视,做好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工作,以期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应有贡献,做到服务学生。服务高校。服务社会。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动机之一。
(二)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
这方面问题的突出体现是高校应急管理的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这与传统习惯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来规范危机状态下的具体行为有关系。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学校规章及其实施的合法性很容易受到质疑,而在有的规章制度中还存在着与法律相抵触的现象。由于目前国家尚没有专门针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立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等只是界定和处理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如学校发生管教冲突。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危机事件,学校。个人及责任人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学校和教师应分别承担哪些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这在法律上都还没有定论。高校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制度建设来保障。一些高校将应急管理等同于应急处理,忽略了预防和预警机制的制度建设;由于缺乏整体的制度设计,当危机发生时,一些学校往往采取临时性的缺乏依据的非常“手段,处理效果不理想且易于造成遗留问题。应当说,制度规则建设薄弱是许多高校都存在的突出问题,其表现形式有:不重视制度建设。制度措施不完善与不配套。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为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既有制度不落实等等。民办高校中频频发生的生校冲突说明,制度建设薄弱的问题在民办高校更为突出,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担负起应有的指导职责。
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缺失,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高校心理工作者数量少。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国内,每5000名大学生一名心理辅导员的水平都未达到。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百分号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二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低。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甚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三是开展心理预防的实施形式较为单一。各高校的心理学辅导与讲座多是以论坛的形式举行,每次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并受益,这与庞大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据调查,有60百分号的高校学生表示心理咨询有必要,如果有可能的话会去咨询,但最后只有11。9百分号的学生会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这也说明学校在心理咨询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
(三)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参与主体相对单一
应急管理参与力量不足且主体单一,未形成高校大社区的应急管理机制。
高校具有与其他城市社区之间的联通性和开放性,其应急管理机制需要包含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周边单位。大众传媒。临近社区等力量,走大社区应急管理“的路子。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走出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时间滞后性的危机应对套路,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岛状态,没有联通。在高校内部,应急管理的内容并未很好地进入党团组织的工作日程,而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来自高校外部政府。社会及市场方面的参与力量则更少,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新形势下,试图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学校危机的做法已被证明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
(四)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缺乏专业性
在高校内部,现行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如学校负责人临时牵头形成的工作小组)。尽管在SARS期间它们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对于实施持续有效的应急管理来说仍存在着先天不足:一是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在工作内容上和人员构成上不具有延续性,因此危机处理后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够有效保留和存储;二是危机处理需要学校内外各个机构的合作,临时成立的小组每次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同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往往错失工作良机;三是临时领导小组事先没有一个有效的应急处理计划,难以形成一套成熟的应急处理操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四是还没有效建立相应的应急培训和教育机制;五是临时性的组织缺乏制度规范和法律支持,其合法性地位将影响危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这些临时的机构仅仅或主要是针对SARS突发公共事件的,对其它类型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如学术腐败。心理问题。群体事件等则不一定适合。由于没有常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与决策机构及专门的职能机构,使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的整合能力与应对能力大打折扣。
三。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辅导员的涵盖对象和主要职责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辅导员这种特殊身份,使得其在高校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危机管理视域下,辅导员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做好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工作,牢固树立防不胜防也得防“。管了没用也得管“。说了不听也得听“的观念,坚持快。准。净“和情。理。法“相结合的原则,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引导,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扩大,积极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广大学生利益的维护做出应有贡献。
(一)高校突发事件事前预防能力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突发事件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也是其功能和内容上的延续。因此,在大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和应对离不开包括辅导员与学校各部门。学生家长。学生及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罗伯特?希斯曾说过:对交流的有效管理如同处理危机本身一样重要。毕竟,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收到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料和不确定性,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后,如果辅导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与学校。家长。媒体。上级部门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联动机制,往往会导致信息沟通渠道的非正常性短路,使自身陷入被动状态。
1。预警准备―强化管理,积极预防
强化管理,是指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利用周全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充当突发事件的发现者角色。应定期组织开展特色组织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贫困生等工作,在党。团支部。宿舍等方面培养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助手;组织团委学生会。自律会等学生组织,通过学生的自律自管,依靠学生骨干,及时掌握学生信息,落实信息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信息反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以使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可以及时处置,应对自如。
2。研究预警机制,加强危机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逐步开放,使许多国内外焦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散布到校园内,学校周边网吧。舞厅。桑拿休闲等环境较为恶劣,对非政治性事件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成政治事件。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生产力发展面临着一些体制性障碍,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许多人生考验,造成心理和认识上的极大困扰,一旦某种愿望落空或遭受人生挫折,便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厌世的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及时宣泄,便会带来思想和行为的失衡,导致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失调。从学校宣传。保卫。教学。学工。后勤。医疗。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相关部门选拔专业人员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突发事件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纵横交错。上下贯通。高效运作和灵敏畅通的情报信息网络。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人物,掌握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从多个角度分析核证信息的可信度,界定突发事件的范围和性质,在第一时间内将重点信息迅速传达给相关部门,不断吸收各方对事件控制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高校突发事件事中控制能力
为了将高校从宽泛的管理边际和无限的法律责任中解放出来,国家层面的教育部应设立与公安。安全等部门协同作战的全国维护高校稳定专门机构,以有利于迅速调动有关资源协调相互关系,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省市级教育部门应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合力;高校内部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通过正常渠道依法反映问题和表达意愿。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诸多环节,只有加强综合协调,才能使维护稳定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高校长期处于相对平和。封闭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中,20年前经历过学潮的思政工作者大多退休,目前在职的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后毕业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缺乏对校园隐蔽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经验,往往按常态思维去解决问题,以致贻误最佳处理时机而陷入被动,难以迅速控制局势。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危机管理课程,以便把握突发事件的一般规律。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将安全意识内化上升为安全文化,并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论成果。,殊开支,给事件的处理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摸准矛盾症结,掌握引发事件的直接原因或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要探明引发或卷入突发事件成员的构成情况,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处置办法。为了防止发生非理性的行为,需要有特殊监督规则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活动,以促使事件的处理在理性有序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在非典“时期,高校普遍采用封闭式校园管理,对学生私自离校或强行返校以及散播谣言者做出了明确的处理规定。这些监督措施对消除师生恐慌。稳定师生情绪和维护教学生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校突发事件事后恢复能力
善后恢复―善于总结,重塑恢复。
高校辅导员需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和善后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的事后评估机制。事后恢复机制建立。事后总结机制。做到善于总结。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者,同时注重突发事件恢复阶段对学生心理的重塑。突发事件的发生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如何使学生尽快从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如何使学校。院系的声誉重新建立起来,这都是突发事件事后恢复机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检查。发现。反思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结合事件本身做好思政工作,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关心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理解与支持。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线辅导员在整个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辅导员要认识到突发事件本身对学生工作。对校园安全稳定的危害性,积极培养强化自身能力,做好预防,及时稳妥处理,切实服务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落到实处。深入到基层。
四。如何提高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一)提高辅导员平时工作中对可能产生突发事件的洞察力
立足服务,努力培养和强化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当好大学生精神按摩师和生活矛盾的协调者。大学生步入高校这个新环境后,面对交友。学习。就业等方面压力不善于调节,容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心理特殊群体的观察和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交友。学习和择业观。在强化辅导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辅导员必须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注意特别时段学生心理异常期的辅导,如毕业前后,考试前后,节假日前后,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等。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提高辅导员应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所才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的应变能力
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猛增,这也无形中使突发事件呈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便是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复杂化趋势明显,辅导员的应对困境更加凸显。首先,大学生心理疾病造成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当前大学生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心理疾病在这个群体身上突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出走。自残。自杀等突发事件增多。其次,学校安全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意外死亡。群体性斗殴等案件增多。最后,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建筑物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就业压力大而发泄等突发事件也日趋频繁。这些问题的处置情况往往容易复杂化,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学生突事件处置中经常措手不及。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基本上是在一种相对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处置结果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日趋复杂,容易产生过激行为,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参与炒作,增加了一线辅导员的处置难度。特别是在学生伤害事故中,虽然教育部颁布有关办法,但是家长和学生对于其的认可度不高,同时该办法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划分。操作性都不够明确,大大加深了辅导员处置工作难度。(三)提高辅导员自身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专业化程度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按照冷静观察。疏堵结合。理性对待。从容处理“的干预原则,迅速调动校内一切有利于化解参与者情绪的资源,控制事态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1。加强领导,快速理智
领导到达现场进行指挥,以便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情况,尽可能稳定群体情绪,从速查明原因。人数。挑头人及主要诉求。事件处理要求快速理智:一是不贻误时机,做到处置决策快。组织力量快。赶赴现场快。平息事态快;二是不惊慌失措,在人潮汹涌的现场,要特别注意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三是不违背法规,由于事件的处置过程也是对抗双方心理较量的过程,应自觉保持心理上的强势,切不可信口开河,甚至因违背政策和法规被对方强迫就范;四是不授人以柄,思想缜密。反应敏捷和表达准确都十分重要,过多的破绽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导致节外生枝,甚至酿成新的事端。
2。正视挑战,及时化解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并通过其家长。亲属和同学等关系与社会各阶层相联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防止小道消息传播,掌握引导的主动权,学校权威媒体的反应要迅速,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内刊简报。板报橱窗。热线电话等宣传工具和方式,派专人及时向校园或社会公布事件的相关信息,以争取人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避免学校内部各部门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发生自相矛盾的说法。同时,必须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停课只会强化学生对事件严重程度的认识,打击战胜危机的信心,给事后处理带来更多困难。另外,面对突发事件,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非常迅速,加上在宿舍或课堂上的讨论和影响,会不断达成新的共识。
3。评估分析,总结反思
突发事件既能充分暴露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能促进日常工作在特殊压力下的创新,并为这些工作的加强和改革提供契机。学校应该不失时机地将危机考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闪光点充分展现出来,分析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过程。造成的危害以及经验教训等,就事件本身进行认真评估;也可编成案例,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警示,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功能,起到改进工作和亡羊补牢的作用。
各学校应当在日常的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应急预测。预防及演练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各高校应加大工作力度,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具体说来,应当包括对各种危机事件的了解(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以及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己之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针对高校学生危机知识缺乏和危机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将应急管理相关内容纳入教学环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有关学校已开始进行试验和实施,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其中,开展应急演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学校师生更真切地了解危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以便抑制恐慌;同时可以使各位应急管理成员更加清楚自己的分工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并有助于发现应急管理计划及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完善和修正。
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处置能力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处置能力研究【86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