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的不足及根源
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应对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方面一般存在着管理缺陷。宣传脱节。舆情极端化和应对节拍的迟疑性等问题。
一。高校应对措施的不足与问题
(一)应当对措施零散。迟缓,缺乏整体规划
在实际工论文网作中,由于高校对管理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管理缺陷,使得高校与网络舆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性。一旦出现负面的网络舆情时,常常看到的只是校方急于清理一些刻意制造矛盾与对立的帖子或新闻,又或者干脆任其自由发展,不去理睬。而非校方领导出来澄清“辟谣“解释“,这种采取堵“的应对方式,常常使高校陷入被动的境地。
(二)应对手段单一。刚性,不够人性化
大学生有很多想法,虽然有些想法过于偏激,但不少想法还是挺不错的,而这些想法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却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大学生固然会有点热血,但我们不能套用对付那些有害的。不良的思想那样删。堵。封,也不该一棒子打死。过于强调行政命令和使用象征管理的办法,会使那些正常表达学生心声,正确表达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青睐而被迫删除。从而造成网络的声音呈现出单一性的趋势。
对于网络舆情,大部分高校尚缺乏人性化的应对方式,没有与学生建立健全有效的对话机制,这会使得来公共空间内的沟通变得困难。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保护学生权益,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正规且适宜的途径来进行相关的利益诉求和自我意见的表达。
(三)忽略网络特性,找不准网民关注热点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不同,网络世界比较复杂,具有较大的双向性与互动性。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事物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上,往往有自己的规律。然而,高校管理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调控失当的做法,使得网络舆情对事件的进程产生反效果。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除了高校忽略网络特性和高校网络舆情的独特性之外,还存在着高校盲目调控,瞎指挥等违背网络舆情发展规律的游戏规则。有时还存在当我们的转移对某事件的关注时,高校管理部门由于消息的滞后性等缘故对已经过气的事件进行翻新,强行进行舆论介入,使事情再次受到不必要的关注。
二。高校应对处理网络舆情失当的根源
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其应对措施失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在当今以信息化为特点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集散地,并为社会舆论广泛传播提供了平台。因此,及时高效地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准确把握大学生舆情动态,引领大学生舆情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举足轻重,也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研究领域。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存在着失当的地方,究之根源,主要是两点:
一是对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判断不足。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作为新兴的舆论场,其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往往不可小觑。同时相当多的高校对其社会影响力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在很多情况下依旧采用对传统舆论场的老方法,守旧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历史潮流的发展。
二是等级观念尚存对网民尊重不够。虽然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观念。思想方面较为混杂,但在官本位这一思想认识方面,网民却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样的官本位等级观念存在的原因可以追寻到相应的历史原因。在网络舆论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还会找到相关高校部门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的踪影。以管人者自居的高校网络舆情机构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合理诉求,表现出一种不屑与不尊重的态度,从而割裂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弱化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此外,高校作为一个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教育机制,固然有着他的威严,但是如利用其校友或高层的行政方法则显得不伦不类,而在网络任何对消息的屏蔽和禁止都只会更加的激起人们的反感,对平息事件起不到任何帮助,高校作为一个教育人,在人的精神上给予养分的地方,在网络上也用其智慧和方法从网络舆情中全身而退,危机,是危,也是机,高校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会为学校重拾声誉,还会让公众感叹高校的学士风度。
(二)对网络舆情的处置和管理观念落后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以前,学校只能通过论坛关注到学生的动态,虽然途径单一,但也便于管理。现今,新媒体走向普遍化,细分化,高校虽然采取了许多如开官方微博,建学校网站等措施以加强网络舆情工作建设,但是真正关注到的学生很少,同时随着贴吧。论坛。微博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的相继出现,增加了网络舆情应对处理的难度,学校的网络舆情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高校应像政府和公司一样,有一套完整的规模与体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规定来处理问题。比如及时报告并立即删除有害的网络信息;通过自主发布关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贴文,吸引广大学生的点击和跟贴评论,并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形成正面舆论强势。更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热点话题,更加关心支持学校。意识方面有了进步,才能为行动作正确的导向。
2。缺乏管理忧患意识。在对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极易被复制且与校园生活有关,与师生权益相连的网络舆情问题上,不说有杞人忧天“的心态,但也不能缺少忧患意识。而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与约束过分依靠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体系,有被动之势,所以增强管理的忧患意识,是意识准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校网络舆情处置中,既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又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简言之,网络舆情关系到高校和师生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以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鉴于高校的特殊性,大学生处于网络舆论的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工作者,时时刻刻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增强忧患意识,才能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冲击,做好做足危机形势下的处置预案。3。缺乏与时俱进意识。网络时代的突出表现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即信息爆炸的社会。因此,某一事件发生后,经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可能会很快得到传播,引起广泛网友关注。其传播速度之快可能是高校管理者难以较早成为获知信息的人,那么就无法较及时地做出应对措施,导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滞后。效果较差。因此,创新传统手法,培养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十分重要。通过舆情有效监控,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信息,就能在关键时刻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工作者应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原则,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习掌握不断进步的技术,积极健全网络文化秩序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各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保证校园网络安全。
(三)缺少相应应对组织机构和处理机制
在很多的高校的组织结构中,网络舆情机构往往是空缺的,网络舆情机构的职能只能由其他的组织部门代理行使。即便是设立了网络舆情机构,由于与本校的其他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无法形成合力,导致部分的功能大于整体的现象。同时,网络舆情机构的权力有限,在处理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显得有心无力。
当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高校的网络舆情结构便显得不知所措,明显地缺乏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的应对机制。在这些高校网络舆情机构中没有人会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动态进行分析,同时缺乏对潜在的危险的事件进行预警,导致对事件的处理出现延迟现象,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
在舆情危险处理机制上,高校的网络舆情中心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因此,每当危机事件出现,往往会严重影响正常的高校日常运行,对学生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给高校网络舆情中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极大的挑战。现代高校舆情危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危险决策流程的规范性,和危险事件事后处理机制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的不足及根源
高校應對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的不足及根源【312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