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國内高校移动學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3681字】

时间:2023-02-11 08:49来源:毕业论文
國内高校移动學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3681字】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098-00

<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098-00

1引言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高校为M-learning开发了数以千计卓有成效的学习策略。APP。教学平台。然而,这些手段论文网和方式在国内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当前国内移动学习的“教师-学生。教师-材料。学生-材料“――即远程教育三大基础交互纬度的分析,本文作者在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碍因分析一文中总结出如下3类共6个妨碍因素:第一,由于国内教师及教育决策层的信息化普及教育选材单一,且非正式学习尚未得到承认,所以师生交互水平不高;第二,由于不同阵营的移动设备OS存在互斥,且如何迁移原有E-Learning资源尚无标准,所以教师未能有规模地建设移动学习材料,从而影响了教师与材料的交互;第三,中西方网络基础环境和人文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学生与教学材料的交互效率不高。[1]在国内开展移动学习的时候,各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接地气“的宏观设计和考量,切忌拿来主义“。

2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本土化实施策略

凭借着特有的移动设备普及性和通信技术先进性,移动学习必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学习形式之一。然而,面对上文提到的几个妨碍开展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开展策略,才能有效地实施移动学习。以远程教育的三大基础交互为出发点,本文认为应从环境基础。硬件设备。人员培训和教学资源等几个部分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2。1对全校区和教学点进行良好的wifi覆盖

良好的无线环境是开展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校方应尽可能利用分校。教学点分布全市的地域优势,建设覆盖所有校区的wifi环境,既方便师生在校内随时随地访问学校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又利于培养师生借助移动终端开展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2。2向教师配给高性能的智能终端并提供必要的基础培训和教学指引

Naismith和Corlett早在2006年就提出,移动终端的所有权“是移动学习得以成功开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学习者觉得自己拥有用于移动学习的技术工具,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权。但如果学习者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并不是他们的,至少也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东西,可以随时使用,随意定制或升级,甚至是粗暴地使用[2]。要想成功地开展移动学习,就应该为教师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终端鼓励他们自己开展移动学习,从而带动学习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开展移动学习。

要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长处,在配给智能终端的初期,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基础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把移动科技运用到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去[3]。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懂得如何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开展学习,甚至是分不清iPad和AndroidPad的区别,又如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开展移动学习?而且,以移动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将会有效地激发起教师的研究热情。

另一方面,为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移动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很多研究表明:在没有合适的指引和培训的情况下,教师们往往会倾向于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来运用新技术开展教学,而不去考虑如何借助新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3设置可供移动终端无线同屏分享的技术环境

在校内教学大楼。实训室等公共教学场所,设置可供移动终端无线同屏分享的展示设备。一方面,这些设备可以方便教师在面授课时开展更灵活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点,布置相关的现实专题作业,要求学生在非面授课时间从现实生活中以及互联网上通过移动终端记录。收集相关的照片。视频和文本材料,并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制作学生自己的作业简报,最后在课堂之上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在校内教学大楼和图书馆的休息室。英语角。咖啡吧。小餐厅等各种适合开展讨论的场合,同样设置类似的移动终端无线同屏分享环境,鼓励学习者在这些场合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

考虑到智能手机普及率虽然高但屏幕较小,而屏幕较大的智能平板人均普及率不高,加上国内整体无线网络环境性能有待提高,所以可通过在校区各种场合设置可供移动终端无线同屏分享的技术环境这种方式去有效地激发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移动终端的热情。

2。4鼓励师生BYOD

对学习者而言,携带自己的智能终端穿梭在校园,顺畅地查阅所需要的课程资料。教材是非常容易的。许多院校和大学也在反思是否有必要还为学生提供计算机房或者个人笔记本电脑。而且,在学习者的智能终端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能够很容易地建立起属于学习者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里面有他们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工具和其他学习资料,同时又能够和其他同学开展互动[4]。

在国内高校,以往的那种为学生建设机房。配置设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模式是不能运用在移动学习项目里的。一方面,移动设备的生命周期大概是三年,国内高校一般没有财力来每三年更新一次设备;另一方面,移动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移动“,这极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移动学习项目最可行的方式就是由学生自己提供设备,而由教育机构提供网络和内容方面的服务。移动学习在西方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高校提倡了BYOD(自带设备)运动。2。5筛选现有E-learning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升级

对现有的E-learning网上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升级,使之变成可用于M-learning中浏览器使用的教学资源。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有教育投资,与此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在开展M-learning初期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对现有的E-learning网上教学资源升级改造之前,必须建立严格的筛选条件,内容平实。难度不高。时间短小。方便检索。可模仿操作性强的E-learning教学资源应该成为资源改造的首选。

2。6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深度合作开发html5技术的课程资源

移动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如果仅靠筛选后改造的E-learning网上教学资源,是无法满足移动学习的资源需求的。考虑到安卓和苹果在特色资源的兼容问题和APP的多系统版本开发成本问题,终端HTML5技术浏览器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国内移动学习课程的主要开发方向。

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和任课教师紧密合作,携手建设全新的移动学习资源。教师以短。平。快“的教学设计原则对课程进行解构,建设大量的微型教学媒体素材。教育技术工作者则聚焦于移动学习资源著作工具的选型。课程的开发和后台管理。

移动学习课程的著作工具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制作过程简单;2)支持多种素材的输入和呈现(文本。简报和多媒体);3)支持一次制作,多格式发布(Flash和HTML5);4)作品可以跨平台浏览(PC。苹果。安卓);5)支持客观题型的测试题(选择题和判断题);6)学习过程可跟踪。例如,在国际E-learning和M-learning领域屡获殊荣的在线著作软件RapidIntake,以及新兴的Focusky是国内高校计划自己制作M-learning课程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2。7与国内大型电子书商合作,开发图书馆APP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实体馆向数字实体混合馆的转型,拥有着数以百万计的数字图书资源。以此为M-learning的切入点,校方可与国内大型电子书商合作,开发出适用于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的图书馆APP,在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的同时提供各种实体图书个人管理服务。

3预测与讨论

参考近年地平线报告(高教版)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移动学习开展之后将出现以下的这么一些问题和启示:

3。1提高可用性

移动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使用移动和无线技术工具过程中人的因素。Kukulska-Hulme(2007)根据相关实证研究总结了可用性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移动设备的物理属性。内容和软件应用。网络速度和可靠性以及使用移动设备的实际环境。

虽然,校园内的wifi环境和移动终端无线同屏分享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技术环境也同样增加了学习者的娱乐机会。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适当的管控机制,包括设置网上行为管理策略和制定公共场所同屏分享环境的使用指引,力求在不会打击学习者学习热情的基础上预防发生迷航“的情况。

3。2研发新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移动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连接起来的新机会,使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延伸到现实环境下进行,也可以为接受正式教育打下基础。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课程资源的学习是正式学习的一种延伸,其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正式学习中常用的小测验的方式结合移动终端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

但是,想对在移动终端上发生的非正式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却是非常困难。为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尝试引入Mozilla开放式徽章平台,一方面鼓励移动学习者把他们不断积累的各种证明文件放到这个可视的面向公众的系统平台上面,另一方面教学工作者与学习者密切沟通,通过平台对各类证明文件进行徽章的设计。收集和归档,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效果进行宏观的评价。

3。3重新思考移动学习设计

移动学习的特点包括个人的“即兴的“充分利用机会的“非正式的“无处不在的“有具体背景的“私下的“情景感知的“短小精简的“和便携的“。由于当前国内的公众Wi-Fi环境性能不高,所以学习者在校外利用移动设备开展学习活动时,学习的深度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校内的Wi-Fi环境性能虽然良好,但移动学习的广度则受到了影响。因此,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上述现实环境的差异,考虑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如何有效克服现实环境带来的限制并体现出移动学习的独特优点。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

國内高校移动學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368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3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