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151-02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性。当前,创新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依靠,因此高校也非常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网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陈秀华提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行动指南,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动力机制,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调控手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保障条件。周铮华等认为,校园文化与创新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保证。杨坤认为,高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朱凌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林刚认为,高校可通过明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业教育机制。更新创业文化设施。开展创业主题活动等,整体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文化环境。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高校办学的基础,是保障学校发展。师生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设施,侧重于硬件方面。学校的选址。学校的规模以及学校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师生学习是否得到保障。体现在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办公环境。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实验室。教学设备。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生活环境包括住宿条件。食堂条件。学校规模。环境卫生。校园绿化。文体娱乐场所以及周边交通生活是否便利等。
(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相对应,侧重于软件方面。有了办学的物质条件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需要提升高校的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高校的办学目标。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理想追求。此外还包括师生的道德情操。个人修养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高校的精神文化一旦确立,对于学校师生员工是无形的激励,也是学习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高校一系列规章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学校的教学发展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运行。这套规章制度约束适用于高校里的每一个人。针对教师的有教学科研管理。职称考核机制。人事安排。财务制度等。针对学生的有学习奖惩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考试规章制度等。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外在约束。
(四)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的具体的行为表现,从教师方面来说,具体包括教师的教书育人情况,教师是否为人师表。认真执教,以及是否开展科学研究。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加各项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的情况,到课率和考研升学就业率等方面。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从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等不同角度,围绕创新能力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的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今天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是否突出。在国家提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在信息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一)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有多种定义。综合各种定义认为,学习能力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获取。加工。掌握新的知识信息,并且通过人脑存储。记忆,转化成自身新的知识,包括搜集整合资料文献。阅读。理解。记忆。写作。表达。使用工具等能力,学习能力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此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能否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比别人更快速更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
(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创造思维包括批判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批判能力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重大的科技发明和科研成果都是在批判中创新的。想象力往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缺乏想象力很难从事创新工作。实践能力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F为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思维等。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奉行60分万岁的学习原则,不求甚解。这与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关。在应试教育中,一切以分数论,对于少部分大学生来讲,及格就是目标。还有就是高校教育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够重视。其实归根结底在于现阶段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有所欠缺。
第一,重视物质文化轻视精神文化。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高校急功近利倾向明显,比高楼。比规模。比指标成为一些高校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办学教学硬件设施上去了,但是精神文化层面的软件建设并没有跟上,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物质保障充分而精神激励不足。
第二,制度文化中存在着各种制度健全但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另外存在着不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问题。高校的一些制度文化中,规章制度健全,但是执行力不够。比如奖惩不分明,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以及考试纪律中。弹性学制的推出使得学生在自我选择学习任务时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但同时也使得一些自我约束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有了懒惰和逃避的借口。有些学校考风考纪也有问题。对于学生的个性方面重视不够,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一直存在。一刀切的管理机制扼杀了很多大学生创新方面的潜力。第三,行为文化中创新氛围不浓厚。当前很多高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但总体上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活动不多,有的学校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但更多的是象征性开设,局限于书本和形式上的要求。虽然也有挑战杯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这是上级部门布置下来要求学校举办的。有些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表现抢眼,确实有不错的参赛作品,但是对于文科院校可能略显尴尬,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投入也略?@不足。有调查显示,假设你现在对某个问题有新的看法,想进一步研究,因为欠缺研究经费而向学校或者申请,有一半以上的调查者选择很难获得资助“。这说明学生本来想进行创新活动,因为缺乏经费支持而不了了之,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压。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有些学校网络都不发达,图书馆资源也很匮乏,大学生纵然有好的想法也因缺乏研究的环境以及硬件基础,使得创新活动很难开展下去。高校在做好硬件建设方面,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室,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场所。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在学校发展理念中,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和己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竞争。创新精神。
(三)完善校园制度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外部动力。在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中,应该遵从科学化管理,统一的制度安排能够方便从整体上把学生管理好。引导好,但要注意凡事一刀切的不良效应,不能把学生管死。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遵从学生个性特征,把每个学生当作具有丰富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主体,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激励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校应该想办法为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
(四)丰富校园行为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各高校可以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作为传统教学课堂的有益补充。在第二课堂里,可以举办学术讲座。科技报告会。学术沙龙等各种主题的科技活动,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或科研小组,申请学校的科研课题,并选派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學生创新能力培养對策【348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