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學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939字】

时间:2023-02-11 09:00来源:毕业论文
积极心理學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939字】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75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75-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营造有内涵的校园论文网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片面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好的校园文化,用学习氛围代替校园文化,或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娱乐活动,通过开展学生活动来代替校园文化,忽视了学生的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明建设,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善;第二,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大学精神。如功利意识浓厚,学生的学习和校园活动都以是否有直接利益为标准,学校教育也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出了一个积极的方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强积极体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主要途径。

1。指导学生规划未来,树立切合自身的目标。目标能增强人们对未来价值的感知,如果人们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望,并感知到未来价值与目前状况越相关,就越能建立健康的习惯,且在目标的实现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然而,过高的目标会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给自己带来压力;过低的目标不需付出太多努力便可以实现,则难以形成动力。因此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条件,要适宜。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人生的长期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短期目标,并在目标的实现上获得积极体验。

2。建立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积极心理学强调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通过激励也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因此,在文化制度建设中,要充分注重人性要素,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民主的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3。丰富课外活动,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外活动能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转移内心的紧张,提高自我满意度。因此,高校要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的社团建设,不仅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缓和不良情绪。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形成积极的情绪特质,也在无形与有形中塑造了积极的人格。

(二)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1。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将难以找到心理的认同对象,会因此而缺乏心理归属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搞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1)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师生观是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伴成长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展现自身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要用爱心和诚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2)和谐的同学关系。高校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开设相应的课程,如沟通技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利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如真诚。可靠。信任。宽容等。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开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节,用积极的心理去替换不良心理,化解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幸福感问卷。情绪问卷。生活投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生命满足问卷等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科学。客观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刻反映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综合状态。(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区分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心理状态,客观地看待自身及冲突对象的品质,改变以往的认知评价模式,消除自身视野的狭隘性。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1。形成积极的校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对于鞭策大学生勤奋学习。塑造积极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主体方面,要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其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学风方面,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内在的学习自信,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设积极的班风。首先,班主任要平等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日常表现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学生成长。其次,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如通过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集体情绪,并内化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积极心理學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93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7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